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教會的團隊事奉

 台神  王道仁

壹、       前言

教會的團隊事奉是國外非常熱門的議題,大家都很關注應該如何在教會建立良好的團隊運作,不過中文資料很有限。其實教會的團隊其實也有很多種:例如禮拜的團隊(包括講道者、司會、招待等)、團契的團隊(包括輔導、會長、同工等)、長執會或小會的團隊、全職牧者的團隊等等。
以下會從聖經、一些文章的看法、三間有牧者團隊事奉教會的非正式訪談、上課討論的結果來探討教會團隊事奉的原則,接著會探討牧者團隊事奉的議題。

貳、       教會團隊事奉的原則

每個教會都有團隊事奉,但不見得都有良好運作。教會事奉的重擔常落在少數會友身上,而相對來說,許多會友則找不到適合參與的事奉。教會中的團隊有時也會發生衝突或互相批評,教會何才能建立良好的團隊事奉,值得深思。
聖經中談團隊事奉,很常被引用的經文就是弗4:11-16:「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1-16 新標點和合本)
經文我們可以看到理想團隊事奉的狀況,以下針對教會團隊事奉的原則,彙整聖經和一些人的建議。

一、 團隊的個人

(一)          連結於主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5-16)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連結於基督的重要性,每一位團隊的個人都應該勤於讀聖經、禱告、靈修,連結於主的時候我們也才能彼此連結。巴喬治也強調團隊若沒有上帝就失敗了。[1]

(二)          品格

    品格在聖經中的重要是無庸置疑的,以弗所書探討團隊的經文,接下去就是:「所以我說,且在主裏確實地說,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他們心地昧,與上帝所賜的生命隔絕了,都因自己無知,心裏剛硬;良心既然喪盡,就放縱私慾,貪行種種的污穢。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4:17-24)巴喬治也指出團隊事奉中若有品格問題,團隊就失敗了,而敬虔的品格是領導者最重要的條件之一。[2]我贊同他的看法,而且我覺得教會事奉者應特別小心金錢、性、權力的試探。

(三)          認識自己的恩賜和角色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1-13
「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別,上帝卻是一位,在眾人裏面運行一切的事。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上帝配搭這身子,把加倍體面給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上帝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林前12:4-30
由以上經文可以看出,每位信徒都有不同的恩賜。弗4:11講的「成全聖徒,各盡其職」(pro.j to.n katartismo.n tw/n a`gi,wn eivj e;rgon diakoni,aj),意思是前幾種恩賜是為了要幫助並預備聖徒們進行事奉的工作。因此信徒並非在教會被動地接受別人的事奉,而是要了解自己的恩賜在哪裡,參與在事奉的當中。每個人的恩賜都不一樣,沒有人擁有所有的恩賜;另一方面,沒有一個人是不重要的,每個人都應該在自己的恩賜上發揮來參與事奉。Keathley也贊同要了解自己的恩賜,甚至應該多方嘗試去發現自己的恩賜。[3]巴喬治則提醒我們不要期待擁有全部恩賜的超級明星出現超級明星確實存在,但這不是常態。教會若一直期待超級明星,只會讓更少人出來事奉。教會應認清每個人有不同的恩賜,應該讓團隊擁有全部恩賜而非個人。[4]
在教會裡實際鼓勵信徒參與事奉時,我們也必須注意信徒時間和精神上的困難,例如剛生小孩的父母參與教會有形事奉就會有很大的困難,不過仍然可以參與無形的事奉例如禱告,而信徒事奉若產生耗竭也必須讓他們有機會休息。

(四)          訓練與成長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1-13
    「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
    從弗4:11-13可以看出使徒、先知、傳福音、牧師、教師要負責幫助、預備聖徒去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並一起成長。由此可以看出每一位信徒都應接受訓練,而教會具有使徒、先知、傳福音、牧師、教師恩賜的人應提供訓練。Miller對這段經文也有詳細的討論,並支持這個看法。[5]而從提後2:2則可以看出連有使徒、先知、傳福音、牧師、教師也應接受訓練並去訓練別人。   
    巴喬治也一樣強調領導者必須能訓練發展其他領導者、激勵人一同來參與事奉,[6]並且主張領導者也須接受各種訓練,包括:[7]
1.      促進個人成長計畫並定期自我評估。
2.      為領導者提供個人的輔導者或訓練者,以學徒制模式訓練。
3.      教室授課。
4.      沒有事工的社交活動:鼓勵團隊在沒有議程或事工壓力下參與輕鬆的活動常會激發創意。
5.      獲得最新的領導訓練資源。
6.      體驗教育:透過一些體驗活動來教育領導者。
7.      研討會或特會:讓領導者可以從其他成熟的領導者學習。
    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實況來說,目前針對信徒或領導者的教育訓練實在很缺乏,也缺少通用的教材,各教會多半自行發展教材或從外教派借用教材訓練,卻無法完全符合長老教會的情形。期待未來有更多人投入教材的編寫和實際的門徒訓練,幫助教會更多信徒各盡其職。

(五)          盡責與委身

    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上帝奧祕事的管家。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1-2)因此團隊成員應該盡責委身,否則團隊難以運作。Robinson也引用Lencioni的看法,認為不委身的情形會使團隊運作會出問題,[8]巴喬治則建議領導者的團隊應該簽署盟約表達委身。[9]

二、 團隊中的彼此

(一)          彼此支持與連結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5-16)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教會團隊應該彼此支持和連結,而非單打獨鬥,而連結於彼此的最大基礎就是所有人都連結於基督。
    有許多人建議每一個團隊不應過大,巴喬治建議領導者團隊應該是35人,[10]Hawco引用KatzenbachSmith的看法,認為應在20-25人以下。[11]
    我認為團隊大到一個程度,彼此的關係就很難深入,因此維持15人以下是可以考慮的作法,大於15人的團隊可以考慮拆成更小的組來運作。

(二)          真誠與信任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弗4:15
    「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4-16
    愛心說誠實話代表團隊必須真誠,用彼此信任的方式真誠溝通。雅5:14-16則提到生病的情形下,甚至要彼此認罪、彼此代禱。要達到彼此認罪的地步是非常不容易,這表示必須有非常深的信任和真誠的分享。但惟有如此真誠與信任才能達到深入的關係,也才能真正互相支持。關於信任,Robinson也引用Rick WarrenLencioni的看法,支持團隊中信任是不可或缺的。[12]

(三)          衝突與溝通

    真誠就可能帶來衝突,初代教會為了講希臘話的寡婦被忽略而產生怨言和衝突,而選出執事來解決問題。保羅在整個初代教會團隊中,堅持非猶太人不用接受割禮就可以成為基督徒,也因此和許多人產生衝突,最後教會在耶路撒冷大會一起討論來解決衝突。由此來看,團隊中的衝突並非一定是負面,而是要看為何衝突、如何解決衝突。若排除了錯誤的動機,大家都是為了上帝的國而堅持自己的意見時,則要學習如何化解衝突,找出一個可行的辦法。
    關於團隊中的衝突,Robinson引用Lencioni的看法認為良好的團隊不會怕衝突,而會鼓勵不同意見。[13]他也引用Rush的看法指出衝突有正面也有負面:會讓我們擴大別人的缺點、造成紛爭、消耗精神體力,但也會讓人成長、指出需要改變的地方、讓人學習包容。[14]McIntosh則建議要容許良好的衝突、及早處理衝突、練習良好的溝通、選擇適當的解決方式。[15]
    處理衝突就需要溝通,其實溝通有很多種方式,必須學習有建設性的溝通方式才能解決問題。聖經提醒我們:「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雅1:19),因此溝通必須學習傾聽。羅孚也提醒要互給對方說話的時間、溝通前要深思熟慮、慎選溝通時機、多說明自己感受和意見並避免指責對方(多用「我」覺得、「我」希望、少用「你」為什麼、「你」的問題就是)、避免情緒及誇張用語(例如總是、每次、都)、避免溝通陷阱、使用對話輪等。[16]

(四)          饒恕

    信任和真誠也可能帶來負面的結果,就是信任的破壞與傷害。有時是無意的,有時是有意的。不管有意無意,彼此的傷害只要有真實的互動就可能產生,也因此主要我們學習彼此饒恕:
    「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太18:21-22
    「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或譯:陰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上帝在基督裏饒恕了你們一樣。」(弗4:31-32
    「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西3:13-14
    彼此饒恕並不容易,但基督徒的饒恕是基於主不斷地饒恕我們,因此我們得以不斷地饒恕別人。在團隊中必須真誠地互動、彼此信任,同時也學習面對衝突並彼此饒恕。

(五)          彼此順服與認同團隊

    「彼得和眾使徒回答說:「順從上帝,不順從人,是應當的。」(徒5:29
    「你們要依從那些引導你們的,且要順服;因他們為你們的靈魂時刻警醒,好像那將來交帳的人。你們要使他們交的時候有快樂,不致憂愁;若憂愁就與你們無益了。」(來13:17
    「你們年幼的,也要順服年長的。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因為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前5:5
    基督徒要順從上帝,這是首要順從的對象。在順從上帝的大原則之下,聖經也教導我們要順從引導我們的、年長的,並且要彼此順服。
    團隊事奉中是否要對團隊的領隊忠誠呢?這是否合乎聖經的觀點?基督徒忠誠的對象應該是上帝。但上帝希望我們怎麼做?我認為忠誠於某個領導者並非最大的重點,最重要應該認同團隊。團隊的成敗都一起負責,也因此將團隊中所有人的榮耀和失敗都視為一體,沒有人能脫離團隊而成功,團隊中一個人的失敗就是一起承受。聖經中強調教會是一體:「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林前12:26)這正指出教會信徒必須認同教會、團隊成員必須認同團隊。
    巴喬治也鼓勵團隊要有認同:不管團隊裡面如何爭論,出來要有一致的立場。[17]Krell則進一步提醒團隊要避免嫉妒紛爭,他引用聖經:「你們仍是屬肉體的,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紛爭,這豈不是屬乎肉體、照著世人的樣子行嗎?」(林前3:3)分析嫉妒紛爭會造成團隊的重大問題。[18]我認為認同團隊就是克服嫉妒與紛爭的好方法。

三、 團隊的工作

(一)          使命

    現在的教會很強調使命與異象,但在用語方面非常混淆。巴喬治認為「使命」是教會存在的目的,包括敬拜、傳福音、門徒訓練、團契等,每間教會都一樣。「異象」是上帝預備給不同教會的、一個獨特的角色去完成教會的使命。[19]Warren則用「目標」來描述教會的該往哪個方向走。[20]
    巴喬治強調異象的重要性,認為若沒有異象領導者無法動員、激勵跟隨者,異象可以提供希望、意義,讓人專注永恆意義。上帝為教會預備了獨特的異象,並且給教會每種事工一個意義深遠的異象。[21]Warren則強調目標的重要性,認為目標幫助教會的士氣、減少挫折、幫助教會專注、吸引人合作、可以作為評估標準。[22]Hawco指出使命及一致的方向對團隊是非常重要的,團隊成員若朝不同方向走不太可能有良好運作。[23]
    其實聖經中的「異象」的原文,根據IDB[24]包括希伯來文!Azx'(異象、啟示的話)、[25]ha'r>m;(異象、鏡子)[26]及希臘文o[rama(景象、異象)、[27]ovptasi,a(異象)、[28]o[rasij(眼睛、景象、異象)。[29]這些原文字所謂的異象是領受異象的人在超自然的情形下實際看到上帝所要啟示給他的景象,這和許多人講的異象相距較遠。
    在此我用「使命」來描述現在教會存在的意義,若要強調每一間教會的獨特目標或方向,就用「獨特使命」來描述。教會存在世界自然有其意義,主耶穌就給了教會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及大誡命:「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啊,你要聽,主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可12:29-31
    另外聖經也說:「只要你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叫我或來見你們,或不在你們那裏,可以聽見你們的景況,知道你們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所以,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腓1:27-2:2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幫助教會了解自己的使命或獨特使命,使得目標清楚、方向一致,是合乎聖經的。
    如何了解教會的獨特使命,巴喬治建議:[30]
1.      認識自己:優缺點等。
2.      認識你的事工環境及機會:認識教會、社區、教牧同工等。
3.      認識上帝:藉禱告、讀經默想、敬拜上帝來尋求。
4.      印證異象:和屬靈同伴印證,並嚐試相關事工。
    巴喬治強調異象並非尋求共識或民主,是由上帝直接對個人啟示。異象不應是自己的,而是上帝的。自己的異象是按著自己的能力討自己的喜悅,但上帝的則超越人的能力並討上帝的喜悅。領導者要守護上帝所給的異象,並傳達給別人。[31]
    Warren則建議讓全教會一起查考聖經研究:
1.      教會為什麼存在?
2.      作為教會,我們是什麼?
3.      作為教會,我們該做什麼?
4.      我們要如何做?
    Warren強調要將教會的結論摘要濃縮成一句話,成為合乎聖經、明確、可傳達、可評估的目標。[32]
    我認為學習尋求上帝在每個人、在教會的獨特使命,以上都是很好的建議。

(二)          互補的風格及才能

    許多人都有分析不同的做事風格、領導風格及才能。巴喬治將領導才能分成:[33]
1.      指導性向的領導者:擅長傳達異象激勵人心,用膽識及直覺做決策,不怕困難。但容易忽略細節、財務現實,缺乏耐心,有時對人不親切。
2.      策略性向的領導者:常隱身幕後蒐集資訊、評估各種選擇再發展詳細的行動計畫,將異象轉為實際可行的策略,注重細節。但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做決定,有時過份完美主義不願冒險。
3.      建造團隊性向的領導者:喜歡與人相處,和各種人互動,透過關係鼓舞人追求異象。但討厭文書作業、忽略細節。
4.      經營性向的領導者:非常低調並隱身幕後,注重細節、對事工提供穩定性,使事工順利運作並成為協調中心。但有時會忘記自己是領導者而非經理,忽略團隊的異象,不喜衝突也較容易對衝突情境讓步。
    Hawco則引用McIntosh的看法,指出才能包括三種:技術或功能性的技能、問題解決即決策的技能、人際溝通及解決衝突的技能。[34]
    一個團隊中的信徒,彼此風格及恩賜要類似比較好,或互補比較好?聖經有教導我們要各種恩賜彼此合作,但並沒有說明清楚實際要在同一個團隊中彼此合作或不同團隊間彼此合作。
    巴喬治建議要用互補的才能來建立團隊,因為相同的恩賜反而會造成衝突。同質性太高,較為舒適卻會有一樣的盲點,互補卻能達到最好的成果。[35]他也建議在一群由領導者組合而成的領導團隊中,經營性向的領導者是團隊領導中最適合扮演領隊角色的人。[36]

(三)          分工與授權

    「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裏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羅12:4-8
    「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上帝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林前12:24-27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5-16
    由以上聖經我們可以看出團隊一定要有適當的分工和授權,分工後彼此也要互助。Keathley則提醒不授權顯示短視、傲慢、減低效率、引起耗竭、造成人才閒置、引起工作沒有效率的挫折感。[37]巴喬治則提醒團隊中每一位團員都要分擔責任,包括領隊在內,領隊也應相信、支持團隊。[38]每個團隊也要注意人才的分配:成功的團隊會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卻可能忽略團隊異象的重要性,而人才太過集中時其他工作會被削弱。太多人才在一個團隊會剝奪一些人學習的機會,並造成其他團隊的嫉妒。[39]

(四)          評估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因為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加6:1-5
    由此段經文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應該檢討自己,也應提醒別人。檢討自己和別人也應包含鼓勵,這我們從保羅的書信常常都是以稱讚開始可以看得出來。
    評估檢討的方式,巴喬治建議團隊的目標必須是可以客觀評量的,才能讓達成的團隊慶祝、未達成的團隊學習並檢討。[40]Gentle建議可以用四個問題評估:我是否和耶穌保持關係?我是否忠心盡責?我的工作是否在上帝的恩典之下產生效果?我是否覺得達到自我實現?[41]
    我認為Gentle所提的四個問題中,自我實現的問題還待深思,不過其他都是很好的檢討方式。而效果的部分,客觀的評估是有幫助的,但也要注意其限制。例如信徒的生命成長就很難用禮拜的人數來評估。即使改用靈修的日數,也無法評估靈修的品質。每一種評估的指標都會遇到這些問題,不過還是可以參考,太過注重數字或太過不注重數字都是需要避免的。

(五)          決策結構

教會是以基督為主,但基督之下的決權力架則每個教會都不一樣。教會團隊的決策結構通常分三種:個人決策、團隊決策、全體決策。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體制來看,較多的工作是以團隊決策來進行,例如小會、長執會、同工會等。只有比較重大的決策,例如主任牧者的聘任、年度預算決算的審議才會交由會員大會通過。個人決策並非表示沒有團隊,而是團隊中並非平權決策,而是主任牧者個人擁有最終的決策權。最近一些教會也在發展兩位牧者共同牧會與決策的模式(co-pastoring),[42]則算是一種特別的團隊決策。
    聖經中有許多不同的決策結構,例如摩西、大衛王的團隊事奉就比較屬個人決策,使徒和長老的會議就比較屬團隊決策(徒15:1-34),選舉馬提亞和執事的時候(徒1:15-26、徒6:1-7)就比較屬全體決策。
    不管是哪個決策結構,值得注意的是,新約時代耶穌並沒有選出一位門徒成為最高決策者,太16:13-28雖然提到:「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但這段非常模糊,也沒有排除其他使徒的參與,因此很難當作彼得是最高決策者的根據,而實際在使徒行傳中門徒也並非完全只聽從彼得,從幾次重大決策或爭議來看(徒1:15-26、徒6:1-7、徒11:1-18、徒15:1-34),使徒都是一起討論做決策。Keathley也支持這個看法。[43]
    分析聖經中的決策結構時,我們也必須注意聖經所描述是上帝所希望的,或是只是描述當時的情形。例如大衛王掌握很多的決策權力,卻可能更容易犯下姦淫和謀殺的罪。綜合來說,我認為決策不見得有一個一定正確的結構,教會太小時可能缺乏團隊,而許多事用團隊決策會缺乏效率,教會太大時也很難由全體決策許多小事情。但不管採取哪種決策結構,一定要了解不同決策結構的優缺點。我對不同決策結構的優缺看法如下:
1.      個人決策結構:優點在於非常有效率,若決策者很有品格及智慧則相關事務會進行得很好,若決策者的領導力強,紛爭也會很少。缺點在於決策者可能會有盲點,過大的權力也可能帶來試探、腐化或過大的壓力。
2.      團隊決策結構:優點在於較全體決策有效率,讓團隊成員參與決策更能促進成員的認同和努力,團隊成員可以集思廣益並互相提醒監督,團隊一起決策也能分散壓力。[44]缺點在於比個人決策較無效率,團隊需要建立關係及磨合,團隊若產生衝突或紛爭會帶來更多問題。
3.      全體決策結構:優點在於較有監督機制,讓全體一起參與決策也能促進全體的參與,並能集思廣益避免漏洞。缺點在於效率較低,多數人雖參與在決策卻難發表意見,有更多政治運作的空間和問題,團體的道德容一低落等問題。[45]
    我認為教會大到一定程度之後,由於資源和權力較大,應考慮儘量避免個人決策,以前天主教會曾經出過的腐化問題也是和個人決策結構有關。團隊或全體決策雖然較為耗時麻煩,卻較能避免試探。

參、       牧者團隊事奉

除了一般的團隊事奉之外,也有由全職牧者組成的牧者團隊事奉。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經驗中,牧者團隊事奉常帶來許多問題教會是否有必要採取牧者團隊事奉呢?若要採取應如何避免問題產生?聖經的觀點如何?以下將先。

一、 牧者團隊事奉是否有必要

以全世界教會都是基督的身體來講,整個教會自然是一種牧者的團隊事奉。但在每個實體教會的運作上,採用牧者團隊是否合適,仍然可以探討。例如就曾聽過有人主張教會大到一定程度就不應再擴大,而是應分殖新的教會出去。
從聖經來看,Bixby指出新約聖經中長老(presbu,teroj)、監督(evpi,skopoj)、牧者(poimh,n)其實是一樣的用語,經文中有時會互相替代來使用,[46]而長老在新約的使用幾乎都是多數,[47]另外他也強調聖經中牧者的角色並非由全職來界定。[48]Rice也贊同長老、監督、牧者的共通性,同樣指出聖經中的長老大部分是用多數。[49]我認為還需要去區分多數的長老是集中在一間教會或分散在同城市的不同教會,不過至少同城市的長老也算是一種牧者團隊。另外當時的牧者例如保羅也有兼職,因此分析上更加複雜。
分析聖經中的教會組織結構,還是要注意所描述的是上帝所希望的,或只是描述當時的情形。其實如Bixby所指出,初代教會由於聚會空間的限制,多半是採用家庭教會的模式,這也和現代情境不同,[50]因此我認為在此有些模糊空間。綜合來說,我認為聖經大體是支持牧者團隊事奉的,至少是不反對牧者團隊事奉。
若直接分析目前教會的實況,牧者團隊事奉的優點如下:
1.      不用尋找完美且全能的牧者:巴喬治指出許多人對領導者有完美且不切實際的期待,希望他們十項全能並實際進行所有工作,並且因此對領導者很不滿意,他也指出研究顯示只有12%的牧者認為自己有領導恩賜,但團隊事奉可以讓許多不同才能的人互相幫忙來完成牧養教會的工作。[51]另外Kinnaman則指出研究發現只有14%的牧者有策略思考的領導才能,因此支持團隊領導。[52]十項全能的牧者雖然有卻非常態,採用牧者團隊較能滿足教會需求。
2.      避免牧者耗竭:教會對牧者期待很高,巴喬治提醒大教會必須有團隊領導才不會累垮主任牧師。[53]
3.      可減少信徒事奉壓力:現在台灣的信徒工作壓力都很重,非常忙碌,Hawco則引用Schaller的看法指出核心家庭減少的情形下,無職業而可來教會幫忙的婦女也在減少。[54]教會規模若不斷擴張卻不增加牧者團隊,可能造成信徒過大的壓力。
4.      促進教會成長:牧者一個人時間心力都有極限,Hawco指出1973KilinskiWofford建議1:200的全職牧者的比例,不過2000年以後McIntosh建議1:150[55]他也引用Anderson的看法認為美國95%的教會無法超過250人就是因為沒有牧者團隊事奉。[56]我認為超過300人以上的教會若仍只有一位全職牧者,教會成長的各項事工若信徒無法負擔就會產生疏漏,可能導致教會成長的瓶頸。
5.      減少都市買地建堂壓力:都市人口密度高,地價房價也高,教會若都只有300人以下的規模並不斷分殖,買地建堂的成本很高,教堂的使用率也比較低。若是採用牧者團隊來增加教會規模,可原地重建或發展多堂禮拜。
6.      可平衡各種風格、牧者可以彼此提醒和監督:牧者個人難免有盲點或喜歡強調的點,一間教會若長期只接受一位牧者的教導也可能產生同樣問題。牧者團隊可以避免這個問題,且牧者間若有真誠互動就能發揮彼此認罪、彼此在愛中監督及提醒的效果。
7.      可事奉不同族群:Hawco引用Schaller的看法指出牧者團隊事奉可以牧養不同族群,[57]這是單一牧者有時很難做到的。
採用牧者團隊的缺點或問題如下:
1.      可能產生紛爭:當牧者間發生競爭、紛爭、奪權的情形時,教會可能受到更大的傷害。
2.      決策問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決策本已有小會和牧者的複雜權力結構,加進牧者團隊可能更加複雜,特別是牧者間無法順服的時候。
3.      分工不良造成的問題:牧者間若分工不良,有人過重有人過輕,會造成比較的問題。
4.      牧者間代溝的問題:若牧者團隊由年長牧者及年輕牧者組成,年長牧者常覺得年輕牧者不夠尊重順服年長牧者,年輕牧者常覺得年長牧者無榜樣且不會帶領年輕牧者。
5.      減低效率:巴喬治指出團隊領導必須協調分工、彼此適應、溝通等,可能減低決策及執行事情的效率。[58]牧者團隊一樣會遇到這個問題。
6.      不見得有適合的牧者:當主任牧者要尋找配搭的牧者時,常遇到找不到合適的牧者。正如McIntosh所指出,找到不適合的人時,可能引起更大的問題。[59]
7.      轉型牧者團隊時產生教會期待落差:信徒大多願意接受牧者團隊,但卻會期待接受每位牧者的關心。但牧者團隊本是為了分工而非多重牧者人力都運用在同一位信徒身上,這些期待落差可能產生問題。
即使牧者團隊事奉有優有缺,若因缺點而完全否定牧者團隊事奉的可行性,會非常可惜,其實許多教會都採取牧者團隊並且努力解決了所產生的問題。或許每個教會可以採用不同、適合自己教會的方式。聖經既然沒有反對牧者團隊事奉,且牧者團隊事奉也是許多教會實際採用的方式,就更應學習如何解決牧者團隊事奉的問題。

二、 牧者團隊事奉問題的解決之道

其實建立良好的牧者團隊事奉,原則和教會其他團隊事奉原則非常類似,只是牧者的身份和訓練可能容易產生某些方面的問題。以下分別來討論:

(一)          牧者間應學習真誠分享、信任、面對衝突及饒恕

    過去常認為牧者不應對別人展露自己的軟弱,必須維持牧者美好的形象,以免造成信徒跌倒。但過份強調這部分則會變得不真誠,而我們也可以看到聖經並沒有隱藏歷代領導者、使徒的軟弱。在後現代的時代中,人們更加重視真誠分享而非表面形象,因此我認為牧者在不傷害別人的狀況下,應坦誠分享,牧者間也才能真正地彼此支持、一起成長。Harmelen也支持坦誠分享在牧者團隊事奉的重要性。[60]牧者間的信任、衝突也可能帶來傷害,但牧者間更應學習彼此饒恕,成為信徒的榜樣。

(二)          牧者應學習彼此欣賞、彼此順服、認同團隊

    牧者若都能認同團隊,認清團隊的成功與失敗重於個人的成功與失敗,團隊就比較能有良好運作。一位牧者受苦,所有的牧者就一同受苦;若一個牧者得榮耀,所有的牧者就一同快樂。牧者團隊的合一並非沒有自己的意見,也並非不問是非一味護短,而是同甘共苦,認同每位牧者都是自己人,不隨便對信徒批評其他牧者,對於信徒批評其他時也要用自己被批評的心態來處理,並學習用愛心成全及提醒其他牧者。對每位牧者不同的恩賜,牧者間應彼此欣賞,互相成全,也彼此提醒,才能勝過競爭與比較,共同朝目標努力。

(三)          牧者間應有良好分工

    Bixby建議三位牧者的初步分工是:主任牧者帶領牧者團隊,並負責聖經教導及敬拜;一位負責教育及關顧;一位負責外展及福音。後續可以增加一位負責青年及小孩的牧者及一位負責音樂的牧者。[61]我認為功能性分組是可以考慮的,讓不同牧者發揮不同恩賜。但我認為福音和教育關顧分開,福音朋友進來教會還要轉換關懷的牧者,是很奇怪的,且教育關顧的負擔會過重。另外在大教會若只有功能性分組而無牧區分組,牧者無法真正認識信徒。在台灣許多教會同時採取功能性分工及牧區分工,每個牧者負責不同年齡層的牧區,成人牧區在進一步細分牧區由不同牧者負責,這是值得參考的方式。

(四)          給年輕牧者的建議

    McIntosh建議年輕牧者參與團隊事奉時,要選擇使命目標相符合、果斷、期待教會成長、不常換牧者團隊成員、和自己恩賜風格互補的主任牧者。他也建議可以從之前和他共事的牧者團隊成員去了解主任牧者。[62]
    DeRegt給青年牧者十六個和主任牧者建立關係的建議如下:[63]
1.      絕不背後批評他。
2.      在教會以外和他一起活動、娛樂。
3.      每月請他吃飯一起聊天。
4.      和他討論你的青年牧養計畫。
5.      當他的工作超出附和時主動表達願意幫忙。
6.      跟他分享笑話。
7.      公開並真誠地展現和他的情誼:例如公開和牧者握手、分享。
8.      邀請他參加或教導一次青年的活動。
9.      邀請他參加一次教會青年出去玩樂的活動。
10.  EMAIL表達你對他的讚美或感謝。
11.  在教會場合公開感謝他。
12.  一起閱讀一本書。
13.  一起為教會禱告。
14.  一起主領一場禮拜:例如一位講道、另一位負責讀聖經、禱告、宣召等。
15.  邀請他一起參加福音隊。
16.  一起做性向測驗。
    我認為這是很實用的建議,並且對神學生和教會牧者建立關係也很有幫助。

(五)          聘任新牧者團隊成員的建議

    McIntosh首先建議不要等有需要才開始找新的團隊成員,因找到適合的人需要時間。他強調要謹慎聘任新牧者團隊成員,聘任不適合的人可能付出極大代價。他建議要先想好新的團隊成員的工作內容,預設理想的成員並避免妥協。面試時可找幾個教會領袖一起面試,並且避免只被履歷吸引。他建議要安排三次接觸的機會,第一次可以透過電話了解他是否符合基本的資格,第二次則安排面談了解彼此的期待、更多說明教會的情形,第三次則可以一起吃飯來觀察他在非正式場合的表現。他列出20個選擇新團隊成員要考量的點,並提醒要選擇可以長期委身的人。面試通常要面試過三個人才會找到一個適合的,找到時務必要好好接待歡迎他,也必須花時間訓練。他提醒教會規模較大時,新牧者團隊成員最重要是會訓練幫助別人去事奉而非自己事奉。他指出新牧者團隊成員若是從自己的教會培養是有優有缺:優點在於會支持牧者的牧會哲學、可以清楚觀察他們的個性及工作倫理、願意長期委身、在教會有固有的人際網路,缺點在於可能欠缺專業訓練、可能被輕視、可能很難解聘、視野可能較小。[64]
    NighswanderEriksson則建議聘任新牧者團隊成員時,由小會及主任牧者寫清楚工作說明能澄清願景、確認期待、減少衝突、促進適當分工、促進評估。工作說明可以包含:[65]
1.      資格:例如靈性上、教育上、神學上等條件。
2.      所期待的倫理標準。
3.      對誰負責:例如小會、主任牧者等。
4.      工作:列出大致的方向和細項,但要有彈性。
5.      工作負擔:例如工作時數每週約40-50小時,必須每週有一天休假。也有人將一天分成早上、下午、晚上三個區塊,每週約工作12-14個區塊。
6.      其他、簽名及日期。
    我認為寫死的工作說明有其缺點,但若能以此為溝通工具,釐清工作內容與期待,也不失為一個方法。另外小會和牧者的關係是否會因此變成老闆和員工,也是值得深思的議題。或許不要用「工作說明」,而是將一些需要溝通的內容稍微文字化來討論,讓牧者和小會或牧者間彼此溝通對方的期待是更好的作法。

(六)          轉型牧者團隊事奉的建議

    轉型牧者團隊不但需要尋找適合的新牧者成員,更重要的是預備教會接納牧者團隊事奉的模式及新牧者。如之前所指出,信徒會期待接受到牧者團隊中每位牧者的關心,但牧者團隊的目的是為了分工而非重複運用人力在同一位信徒身上。牧者團隊之間即使不競爭比較,信徒仍可能會去比較不同牧者。因此更應教導牧者團隊是一體的,一起成功一起失敗,避免信徒的比較。新牧者加入的時候,也須慎重地歡迎,幫助新牧者迅速融入教會。
    巴喬治則提醒教會轉型團隊領導時,事前的溝通並取得意見領袖的支持很重要。教會文化及價值觀影響很大,因此轉型要改變教會文化、教導價值觀。當準備妥當以後,要擬出具體轉型的計劃,緩慢低調的進行,讓成功的運作說服那些觀望的人。[66]雖然這些是針對團隊領導的建議,和轉型牧者團隊不是完全一致,但仍值得參考。

肆、       結論

教會能有團隊事奉,其實是上帝的恩典。上帝創造並呼召了這麼多不同恩賜的人,一起成為基督的身體,若能有好的運作不斷成長,真的是非常美的事。其實教會的團隊事奉仍有非常多議題需要探討,許多資料也很不足,可信度也帶查證。但無論如何,求上帝幫助我們所有教會一起學習團隊事奉,正如聖經所說:「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5-16
參考文獻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高集樂編審。黃嘉珍、楊淑蓉譯。Allentown:飛鷹,2005
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Moral Man and Immoral Society) 。楊繽譯。台北:永望,1982
馬汀‧羅孚(Martin Rovers)。《伴侶療傷:從傷之舞到關係重建之舞》(Healing the Wounds in Couple Relationships)。黎盈、鄭玉英譯。台北市:上智,2007
Rick Warren。《直奔標竿:成為目標導向的教會》(The Purpose Driven Church)。楊高俐理譯。Paradise:基督使者協會,1997
Bixby, Howard L. “Multiple Elders as a Pastoral Team.” The Journal of Ministry and Theology (Spring 2007): 5-23, http://www.bbc.edu/journal/volume11_1/multiple_elders.pdf (accessed Jan 20, 2011)
Buttrick, George A., ed.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4 vols. Nashville: Abingdon, 1962.
Danker, Frederick W., ed. 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Other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3rd ed. In BibleWorks 7 on CD-ROM. Print e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0.
DeRegt, Marcel. “16 Ways to Build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Your Senior Pastor,” Mar 4, 2010, http://network.crcna.org/content/youth/16-ways-build-good-relationship-your-senior-pastor (accessed Jan 21, 2011).
Gentle, Derek. “Moving to Ministry Teams,” http://www.baptiststart.com/ministry_teams.htm (accessed Jan 21, 2011).
Harmelen, Rachel Boehm Van. “Teamwork and Healthy Pastoring.” Christian Courier (Feb 3, 2004), http://www.crcna.org/pages/feb2004_van_harmelen.cfm (accessed Jan 21, 2011).
Hawco, John T. “The Senior Pastor/Executive Pastor Team: A Contemporary Paradigm for the Larger Church Staff.” D. Min., Covenant Theological Seminary, 2005, http://www.xpastor.org/learning/dissertations/hawco_john.pdf (accessed Jan 20, 2011)
Keathley, III, J. Hampton.“A Biblical Philosophy of Ministry,” http://bible.org/article/biblical-philosophy-ministry (accessed Jan 21, 2011).
Keathley, III, J. Hampton. “Mark #15: A Team Player,” http://bible.org/seriespage/mark-15-team-player (accessed Jan 21, 2011).
Kinnaman, David. “The How and Why of Team Ministry.” Group Publishing Inc., 2009, http://www.rev.org/article.asp?ID=2530 (accessed Jan 20, 2011)
Koehler, Ludwig, Walter Baumgartner, and Johann Jakob Stamm, eds. The Hebrew and Aramaic Lexicon of the Old Testament.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M.E.J. Richardson. In BibleWorks 7 on CD-ROM. Print ed.: Leiden: Koninklijke Brill NV 1994-2000.
Krell, Keith. “Team Work or Turf Wars? (1 Corinthians 3:1-9)” 2007, http://bible.org/seriespage/%E2%80%9Cteam-work-or-turf-wars%E2%80%9Dbsupa-hrefp125-namep1261asupb-1-corinthians-31-9 (accessed Jan 20, 2011)
Miller, Jeff. “Service: Full-Body Participation,” http://bible.org/seriespage/service-full-body-participation (accessed Jan 21, 2011).
McIntosh, Gary L. “Staff Your Church for Growth,” http://cmaccd.com/files/27903493179180514.pdf (accessed Jan 21, 2011).
Nighswander, Dan and Sven Eriksson. “The Pastor’s Job Description,” Jan 2005, http://www.mennoniteusa.org/Portals/0/WebDownloads/PCRC/ThePastorsJobDescription.pdf (accessed Jan 21, 2011).
Pinley, Craig. “Co-Pastoring: How Three Churches Have Made It Work.” The Evangelical Covenant Church, 2011, http://www.covchurch.org/cov/news/item1629.html (accessed Jan 20, 2011)
Rice, Monte Lee. “New Testament Theology of Local Church Leadership and Team Ministry,” Feb 2007, http://www.box.net/shared/2o5l6kuxlq (accessed Jan 21, 2011).
Robinson, Keith Edward. “The Senior Pastor’s Role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Leading a Pastoral Staff.” D. Min., Liberty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 2010, http://digitalcommons.liberty.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345&context=doctoral (accessed Jan 21, 2011).


[1]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高集樂編審,黃嘉珍、楊淑蓉譯(Allentown:飛鷹,2005),164
[2]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87-89161
[3] J. Hampton Keathley, III, “Mark #15: A Team Player,” http://bible.org/seriespage/mark-15-team-player (accessed Jan 21, 2011).
[4]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7-925-2774-75
[5] Jeff Miller, “Service: Full-Body Participation,” http://bible.org/seriespage/service-full-body-participation (accessed Jan 21, 2011).
[6]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90-91
[7]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124-129
[8] Keith Edward Robinson, “The Senior Pastor’s Role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Leading a Pastoral Staff,” (D. Min., Liberty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 2010), 37-38, http://digitalcommons.liberty.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345&context=doctoral (accessed Jan 21, 2011).
[9]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116
[10]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28113
[11] John T. Hawco, “The Senior Pastor/Executive Pastor Team: A Contemporary Paradigm for the Larger Church Staff,” (D. Min., Covenant Theological Seminary, 2005), 61-62, http://www.xpastor.org/learning/dissertations/hawco_john.pdf (accessed Jan 20, 2011).
[12] Robinson, “The Senior Pastor’s Role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Leading a Pastoral Staff,” 32, 37-38.
[13] Robinson, “The Senior Pastor’s Role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Leading a Pastoral Staff,” 37-38.
[14] Robinson, “The Senior Pastor’s Role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Leading a Pastoral Staff,” 45-46.
[15] Gary L. McIntosh, “Staff Your Church for Growth,” http://cmaccd.com/files/27903493179180514.pdf (accessed Jan 21, 2011).
[16] 馬汀‧羅孚(Martin Rovers),《伴侶療傷:從傷之舞到關係重建之舞》(Healing the Wounds in Couple Relationships),黎盈、鄭玉英譯(台北市:上智,2007),168-197
[17]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115
[18] Keith Krell, “Team Work or Turf Wars? (1 Corinthians 3:1-9)” 2007, http://bible.org/seriespage/%E2%80%9Cteam-work-or-turf-wars%E2%80%9Dbsupa-hrefp125-namep1261asupb-1-corinthians-31-9 (accessed Jan 20, 2011).
[19]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42-43
[20] Rick Warren,《直奔標竿:成為目標導向的教會》(The Purpose Driven Church),楊高俐理譯(Paradise:基督使者協會,1997),94-97
[21]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39-44
[22] Rick Warren,《直奔標竿》(The Purpose Driven Church),100-108
[23] Hawco, “The Senior Pastor/Executive Pastor Team,” 62-64.
[24] B. D. Napier, “Vision,” IDB 4:791.
[25] Ludwig Koehler, Walter Baumgartner and Johann Jakob Stamm, eds., “!Azx;,” HALOT, CD-ROM.
[26] Koehler, Baumgartner and Stamm, eds., “ha'r>m;;,” HALOT, CD-ROM.
[27] Frederick W. Danker ed., “o[rama,” BDAG, CD-ROM.
[28] Danker ed., “ovptasi,a,” BDAG, CD-ROM.
[29] Danker ed., “o[rasij,” BDAG, CD-ROM.
[30]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46-48
[31]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49-53
[32] Rick Warren,《直奔標竿》(The Purpose Driven Church),110-116
[33] 見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99-104。另外David Kinnaman則將領導風格分為:1. 指導:提出大方向願景者。2.團隊建造:鼓勵幫助人朝願景努力。3. 策略思考:將願景轉化為可評估及有意義的目標。4.經營:塑造完成願景的組織系統。這和巴喬治的分法類似。見David Kinnaman, “The How and Why of Team Ministry,” Group Publishing Inc., 2009, http://www.rev.org/article.asp?ID=2530 (accessed Jan 20, 2011).
[34] Hawco, “The Senior Pastor/Executive Pastor Team,” 62.
[35]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28-29104-106
[36]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136
[37] Keathley, III, “Mark #15: A Team Player.”
[38]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122-123135137141-143
[39]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177-178
[40]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119-123
[41] Derek Gentle, “Moving to Ministry Teams,” http://www.baptiststart.com/ministry_teams.htm (accessed Jan 21, 2011).
[42] 例如Craig Pinley就舉出三間教會的案例。參Craig Pinley, “Co-Pastoring: How Three Churches Have Made It Work,” The Evangelical Covenant Church, 2011. http://www.covchurch.org/cov/news/item1629.html (accessed Jan 20 2011).
[43] 可參考Keathley的文章及Addendum B。見J. Hampton Keathley, III, “A Biblical Philosophy of Ministry,” http://bible.org/article/biblical-philosophy-ministry (accessed Jan 21, 2011).
[44]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74
[45] 正如尼布爾所指出,團體的道德常比個人的道德更低落。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Moral Man and Immoral Society) ,楊繽譯(台北:永望,1982)1
[46] Howard L. Bixby, “Multiple Elders as a Pastoral Team,” The Journal of Ministry and Theology (2007): 5-6, http://www.bbc.edu/journal/volume11_1/multiple_elders.pdf (accessed Jan 20, 2011).
[47] Bixby, “Multiple Elders as a Pastoral Team,” 11.
[48] Bixby, “Multiple Elders as a Pastoral Team,” 13.
[49] Monte Lee Rice, “New Testament Theology of Local Church Leadership and Team Ministry,” Feb 2007, http://www.box.net/shared/2o5l6kuxlq (accessed Jan 21, 2011).
[50] Bixby, “Multiple Elders as a Pastoral Team,” 11.
[51]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7-925-2774-75
[52] Kinnaman, “The How and Why of Team Ministry.”
[53]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30-317680-81
[54] Hawco, “The Senior Pastor/Executive Pastor Team,” 66.
[55] Hawco, “The Senior Pastor/Executive Pastor Team,” 54.
[56] Hawco, “The Senior Pastor/Executive Pastor Team,” 65.
[57] Hawco, “The Senior Pastor/Executive Pastor Team,” 66.
[58]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30-317667
[59] McIntosh, “Staff Your Church for Growth.”
[60] Rachel Boehm Van Harmelen, “Teamwork and Healthy Pastoring,” Christian Courier (Feb 3, 2004), http://www.crcna.org/pages/feb2004_van_harmelen.cfm (accessed Jan 21, 2011).
[61] Bixby, “Multiple Elders as a Pastoral Team,” 15-18.
[62] McIntosh, “Staff Your Church for Growth.”
[63] Marcel deRegt, “16 Ways to Build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Your Senior Pastor,” Mar 4, 2010, http://network.crcna.org/content/youth/16-ways-build-good-relationship-your-senior-pastor (accessed Jan 21, 2011).
[64] McIntosh, “Staff Your Church for Growth.”
[65] Dan Nighswander and Sven Eriksson, “The Pastor’s Job Description,” Jan 2005, http://www.mennoniteusa.org/Portals/0/WebDownloads/PCRC/ThePastorsJobDescription.pdf (accessed Jan 21, 2011).
[66] 巴喬治(George Barna),《團隊領導的妙用》(The Power of Team Leadership),148-15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