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好書介紹:教會大計─策略性計畫的九個步驟

壹、書籍資料
麥福士Aubrey Malphurs《教會大計─策略性計畫的九個步驟》(Advanced Strategic Planning: A New Model for Church and Ministry Leaders顧華德譯台北:華神,2005。


貳、摘要

導論:「策略規劃」就是思考與行動的流程,本書探討教會策略規劃的流程
一、     策略規劃的預備工作
1.      策略規劃的前置作業
(1)    策略規劃的接受度:評估教會、長執會、牧者對策略規劃及改變的接受度
(2)    策略規劃的核心成員:5-12人,主任牧者為主要負責
(3)    策略規劃的時間:10-20工作天,可打散分次
(4)    策略規劃的場所:可用教會、退修會
(5)    策略規劃的創意工具:開門見心、腦力激盪、集思廣益、智力震撼、流程設計版、狀況推演
(6)    策略規劃的決策:級數110、共識決、狀況推演
2.      認識組織增長S曲線
(1)    S曲線:組織自然發展的過程,包含起始→成長→停滯→死亡
(2)    教會的生命週期:植堂期→成長期→高原期→衰退期→死亡期
(3)    美好的組織、事物都有結束的時候,因此教會必須「變革」來啟動新S曲線
(4)    啟動新S曲線的三個時機:植堂期(重新植堂)、成長期、高原期或衰退期
(5)    策略規劃的九個步驟可啟動新S曲線
(6)    變革神學:教會的核心價值、使命絕不會改變,但形式則可以因應環改變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從潘霍華面對納粹的經驗看基督徒的社會及政治參與

王道仁

壹、       前言

基督徒看世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從屬靈的角度,世界有許多靈魂迷失的人,開上帝走向罪惡、痛苦與死亡,需要基督徒傳揚福音;從屬世的角度,世界有許多弱勢、被欺壓、受苦的人,需要基督徒代表受苦的上帝陪伴他們。後者就是這裡所謂基督徒的社會參與,亦可稱為社會關懷。
但是基督徒該怎麼看待這兩種對世界的角度呢?上帝比較重視屬靈的角度或屬世的角度?即使採用整合的觀點將屬靈屬世觀點合一,實際生活中的各項作仍然有偏重基督徒和教會的時間精力有限,在有限之下應如何分配參與的比重?
而社會參與難免牽扯政治,當基督徒關懷弱勢、關懷受苦的人時候,有時必須從制度面解決,否則只是杯水車薪。但制度面的問題就難免碰觸政治議題。而在台灣的處境,政治議題非常敏感,常造成基督徒合一的阻礙。基督徒和教會該怎麼看待這些政治議題?什麼才是上帝的心意?
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身處在德國納粹興起的時代,他是一位牧師,卻選擇用生命來面對納粹,最後死在獄中。他面對納粹的經驗,或可幫助我們反省思考基督徒應如何進行社會參與。
以下會先整理潘霍華的時代與面對納粹的經驗,接著從聖經探討基督徒的社會與政治參與,最後則探討目前台灣基督徒社會和政治參與的實況,並加以反省。

貳、       潘霍華的時代與面對納粹的經驗

一、 德國及潘霍華的背景

潘霍華出生在1906年的德國,[1]他的家世背景不錯,有許多有影響力的家人。[2]他在1914年到1918年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並且在1919年轉為威瑪共和政體。[3]潘霍1923年去念神學,[4]並在1927年拿到博士。[5]他在1930年到美國協和神學院進修,接觸了美國教會種族問題的掙扎,[6]也遇到了一位法國的同學是和平主義者,完全否定基督徒與家主義可以並存。[7]這些經驗衝擊並影響了他對國家與種族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