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31日 星期六

給願意用科學、理性追尋信仰的人

王道仁

1. 從最不重要的進化論問題說起,進化論的優點:尚可稱為目前最好的物種理論。

2. 進化論的限制:研究歷史,無法完全客觀觀察。

3. 進化論的批判:道德的產生、相似物種化石過少、物種大爆炸無法解釋。

4. 進化論的歷史定位:從過去科學理論來看,科學理論會隨科學的進步、證據的發現有典範轉移,進化論尚可說是目前最廣為被接受的理論,但誰知道過一百年是否仍是最佳典範?

5. 對進化論的中立:我對進化論採中立立場,不完全否定,繼續用科學理性態度觀察是否有新證據。

6. 科學的優點:客觀。

7. 科學的限制:只能觀察事件,不能賦予事件意義;只能觀察可觀察到的,不能觀察不可觀察的。例如我去求主管,主管加薪之因果關係,只能推斷不能確定。又例如大爆炸與上帝使大爆炸發生。如果上帝真的存在,又能完全被科學觀察確定,就不太像上帝,因此上帝很可能不可能完全被觀察。

8. 對科學的信仰:相信科學最終能觀察解釋一切,是一種信仰。例如核電環保與否可用科學探討,但日後核廢料是否能解決則是信仰。十九世紀大家對科學的態度非常樂觀,但二十世紀後就比較不樂觀,這與測不準原理、混沌等等有關。

9. 禱告應驗的科學觀察:禱告應驗是否為上帝所為,可由以下比喻來看。我求主管加薪,而主管真的加薪,是否因為我求主管,而造成了加薪?還是主管本來就要加薪?只有主管自己知道,無法從外在觀察而知。禱告應驗是否為上帝所為,也無法由外在觀察百分之百確定,這是科學的限制。

10. 理性的優點:避免盲從、迷信。

11. 理性的限制:不可避免受到家庭背景、社會背景影響。沒有人能達到全知且完全客觀,沒有人能完全理性。能認識自己的盲點與限制,就可進步。

12. 對理性的信仰:相信理性能達到完全客觀,擬出普世通用的世界觀。十九世紀前大家對理性也非常樂觀,但後現代思潮影響下,大家多認為人不可能完全避免偏見。

13. 理性使用的建議:仍然要使用理性,避免錯信,但也要能看出自己理性的盲點,在自己的限制下做最好的決定。

14. 上帝存在的意義論證:如果上帝不存在,道德為人所訂,對錯就一點真實意義也沒有。若有人出賣我,我只能說他違反人類社會契約,但不能說他是錯的。另外如果上帝不存在,世界由機率造成,那不管道德、公義、慈愛、誠實、犧牲奉獻,全部沒有意義,人生也沒有意義。人似乎天生就不認同這樣,也不適合過這種生活。

15. 我相信上帝存在的理性基礎:第一因的存在、預言的應驗、耶穌的復活、道德與意義論證、基督教的產生、生活的經驗、別人的見證。

16. 對不可知論的評論:不隨便相信上帝存在或不存在,是很有理性的表現。但不可知論預設的理性門檻多高,以及最後不做選擇的這個選擇,也是超乎理性的信仰。不可知論預設不做選擇比做選擇要好,但從實際生活來看未必。

17. 人需要上帝:人自己靠自己過生活,結果是一團糟,一切皆虛空而無意義。人生有二大難題:死與罪。死使人生一切努力全部白費,另外人雖有時覺得自己很棒,但有時也發現自己深深受罪惡影響。人在順境時尚可快樂過生活,但人生的苦難卻使人發現自己的軟弱與限制。

18. 科學理性人體驗、認識上帝的關鍵之一:要謙卑,要知道人的極限,人理性有極限、生命有極限、客觀有極限、科學有極限。就算理性近乎完美的人,也會發現自己無法完全不犯錯,在罪惡上認識自己的極限。對自己誠實、謙卑的態度,能幫助體驗、認識上帝。

7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it is not really good argument !

It cannot convince me at least !

匿名 提到...

物質是什麼?人類長久以來一直想要了解。古代西方哲學家道爾頓曾設想將物體切成兩塊後,再切成四塊,如此不斷地切下去,物體越切越小,肉眼亦無法看見,而小到某一個程度後,就切不動了,於是得到一個又小又堅硬的物體,我們稱它為「不可分」。「不可分」的原文是atom,後來的科學家發現「原子」具有「不可分」的性質,因此將 atom 定為原子的名字,而「原子」則是atom的中譯名字,是物質的最基本單位。
  現在我們來看看原子的圖像。原子非常像太陽系,但是原子很小,直徑只有三埃(一埃等於10(-13)次方公里),太陽系的直徑卻在 1010 公里以上,一小一大相差1023倍。原子由一個原子核和數個電子組成,原子核在中心,數個電子則在外圍環繞,如同太陽系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般。原子核和電子的體積非常小,只佔整個原子體積的一千兆分之一以下,其他一減一千兆分之一的體積都是空的。我們大家都知道太陽系也是如此,太陽和行星佔太陽系的總體積也非常小,絕大部分都是空的太空。堅硬的原子居然有這麼大的空洞,只在空洞中飄浮幾點灰塵(電子和原子核)而已,僅灰塵具有實際質量,空洞部分是沒有質量的。由此看來,我們需要好好檢討「堅硬」的定義了。

  佛陀認為世界是由「地」、「水」、「火」、「風」、「空」五大所組成。「地」、「水」相當於科學的物質;「火」、「風」相當於能量;「空」相當於空間。想想上一段所說的原子內的空洞,佛陀能夠道出「空」大,真是睿智。

  在《楞嚴經》中,他曾講到「地」可碎為「微塵」;微塵又可碎為「極微塵」;極微塵再碎為最小的「鄰虛塵」。「鄰虛塵」這個名稱非常有意思,可以解釋成:此塵與虛空為鄰,這不就是原子核和電子飄浮在空洞中的景象嗎?佛陀好像在二千多年前就「看見」此景象,不得不令人驚嘆!

  物質既然是由無數原子群聚而成,原子又像太陽系,那麼物質就可以類比成無數太陽系群聚在一起,這個就是銀河系,是物質內部的太空世界。佛經云:「一毛端含十方界」,此之謂也。

  講到這裡不禁要問:我們居住的太陽系會不會是另一個大宇宙的原子呢?

匿名 提到...

「理論」是以「假設」作基礎,經過推論獲得的結論。不同的「假設」必然產生不同的「理論」,「假設」有無限多種選擇,「理論」也就有無限多種。只要挑選適合的「假設」,我們就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理論」。因此,「理論」不一定是真理。
  我們有辦法檢驗「理論」嗎?有一句話︰「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意思是說與實驗結果相合的「理論」才是真理,不合的就不是真理,未經實驗檢驗的也不算是真理。
  自從科學運用「實驗檢驗理論」以後,就成功地篩選出真理來,排除了一切偽真理。同時,真理又可預測新的實驗結果,讓科學家去研究新的物理現象,擴大科學真理的版圖。這就是近三百年來,自然科學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原因。

  自然科學以外的學問,就沒有這麼幸運,因為它們大部分不可能做實驗,無法用實驗檢驗,因此經常落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真偽難辦的狀態。比如兩個宗教因信仰不同的神,互指對方是魔鬼,到底那一個對呢?沒有答案,因為信仰是一種「假設」,無法辨別它的對錯。所以它們無法像自然科學,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標準。

  我們是不是還有其他檢驗真理的辦法呢?我想應該是有的,從「假設」層面來看,有的「假設」能夠涵蓋其他「假設」。例如甲「假設」涵蓋乙「假設」,因此我們可以斷言,甲「理論」優於乙「理論」。這種用「假設」的涵蓋面來檢驗真理的方法,雖然很少人提起,但是我們常常在用,在沒有更好的方法之前,不失為一個可用的辦法。

  比如量子力學的「假設」包含了古典力學的「假設」,因此古典力學可以解釋的巨觀物理現象,量子力學都能解釋,但是量子力學可以解釋的微觀物理現象,卻不是古典力學所能解釋的。從「假設」的涵蓋面來看,非常明顯的,量子力學優於古典力學,古典力學只是量子力學的特例。

匿名 提到...

"給願意用科學、理性追尋信仰的人"

佛教就是最理性,最科學的.

匿名 提到...

"佛教就是最理性,最科學的"
原來佛教只留在理性和科學的層次
還只有你的佛教只留在理性和科學層次?
佛教應該早已超越那個層次了!!

又是一個自以為懂佛教
其實什麼都不懂的人 !!!!

善哉善哉!

大宏 提到...

對於你提到的第14點~~道德的建立是仰賴於上帝這點~我無法認同~
再接觸到基督信仰之前~世界各個古文明便已有基本的社會道德觀念~
即便有依靠鬼神、信仰的力量~那也是依靠他們自身傳統文化中的泛靈信仰~~而非依靠希伯來民族的上帝。
當然這樣的看法有另一個角度,
1.雖然各古文明 自有其道德觀的建立~但實際上是依賴上帝。 這種看法雖然也可以但為免太過自我主張 無法驗證。
2.世界各地的傳統道德觀念 有許多根本原則的相似處。有聽過有人因此推論是因為上帝的存在的關係。 但是一樣,這也是太過於基督宗教的自我主張。
常看到基督徒很開心的用上面這兩種觀念,四處宣揚上帝的福祉&恩典~ 但說真的,這種自我主張 信仰對象任何一個宗教都可以。

扯遠了,抱歉~
所以針對文中提出的第14點~個人認為應該說道德觀的建立,"部分"是仰賴"信仰"~另一部分則是社會契約論~ 而上帝只是信仰的其中一個選項~要將上帝存在 視為全人類道德觀能夠建立的原因,對於非信徒來說~為免太過霸道~

最後分享 禮記 的一段話:
大樂,與天地同和 大禮,與天地同節
和,則百物不失 節,故祀天祭地
明,則有禮樂 冥,則有鬼神

這邊可以看出古代中華文化對於"禮樂規制、傳統規範、祭祀行為" 與 "道德觀、信仰、社會穩定、自然環境平穩"之間的關係

與你分享~ 謝謝

王道仁 提到...

謝謝大宏的分享。

就我的理解,道德若要用社會契約解釋,僅能解釋現有的社會道德現象,但無法證明「慈愛」、「公平」真的是對的,甚至無法證明有所謂對錯,因為這只是大家的社會契約,而非真有對錯。如果來自不同社會文化,就會產生不同的契約跟彼此的協調,但仍無法證明真有對錯,因一切只是大家協調或公認的結果。若有人不承認這個結果,他是不符合社會契約,但並不一定是真的錯。
這是社會契約論的限制。

道德與上帝的關聯,主要就是解決這個問題,因我們仍然會認為有對與錯,而對錯的判定必須有一個絕對標準的存在,因沒有絕對標準的話就沒辦法有對錯的判定。而絕對標準無法來自社會契約,社會契約是相對的,因此必須超越一切相對的來源,我們將這絕對標準的根源稱為上帝。這裡所謂上帝不限於基督教的上帝,而是指世界當中的絕對存在者,或可說最大的神。

其實以上是來自康德論證有上帝存在的道德論證,有興趣可以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