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5日 星期二

教會與音樂-歷代志下五章1-2、12-14節

王道仁牧師

我們今天要一起來思考「教會與音樂」這個主題。音樂實在是上帝賞賜給人們一個很棒的恩賜和禮物,有一種很特別的力量。譬如在禮拜中的講道,很多會友會睡覺、看耕心、看上禮拜的講道篇等等,但唱詩歌的時候,就都會醒過來,甚至非常感動。我曾遇過有人聽講道時都在睡覺,其實是因為他前一天晚上值班非常累,他盡心來參加禮拜已經很不簡單,所以我都不忍心吵他,讓他好好睡。但講道結束唱詩歌的時候,他就醒過來,甚至一直流眼淚,非常感動,這就是音樂的力量。探訪的時候我也常遇到,言語的關心、禱告不見得有反應,但唱詩歌的時候,就讓人流下眼淚。如果教會聚會完全沒音樂,這樣的聚會對一些人來說,光用想像就覺得很辛苦,音樂實在是上帝給教會一個很棒的恩賜。

其實不只是現代,舊約時代也是如此,讓我們來看一段聖經,看看所羅門時代的人們是如何用音樂敬拜:吹號的、歌唱的都合一齊聲,讚美稱謝耶和華。他們配合號筒、鐃鈸和其他樂器,揚聲讚美耶和華:「耶和華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那時,耶和華的殿充滿了雲彩。祭司因雲彩的緣故不能站立供職,因為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上帝的殿。(代下513-14

當聖歌隊與樂團合一齊聲讚美上帝的時候,聖殿有雲彩充滿,上帝的榮光藉著雲彩降臨,甚至祭司都站不住。我們可以想像一下:若是禮拜中,牧師講道到一半,就突然站不住跌下來,不是因為中風,而是因為上帝的榮光顯現,這實在令人敬畏和感動。這樣的榮耀,就是藉著合一美妙的音樂彰顯出來的。


音樂和音樂事奉者要分別為聖
從這邊我們可以知道:教會的音樂與一般的音樂是不一樣的,教會的音樂是特別分別為聖歸屬上帝。因此聖歌隊、樂團或敬拜團並不是在表演,也不是在展現自己的音樂才能有多好,而是特別獻給上帝所使用,要幫助全體會眾一起敬拜上帝。

不是只有音樂分別為聖,音樂事奉的人,也需要分別為聖,讓我們來看聖經:當時,所有在那裏的祭司,不論哪個班次供職的,都使自己分別為聖。祭司從聖所出來的時候,所有歌唱的利未人,亞薩、希幔、耶杜頓,和他們的眾兒子、眾弟兄都穿細麻布衣服,站在祭壇的東邊敲鈸,鼓瑟,彈琴,和他們一起的還有一百二十個吹號的祭司。(代下511-12

舊約的音樂事奉者是祭司與利未人,他們都是全時間分別為聖獻給上帝的人。這提醒音樂事奉者要將自己分別為聖,不管是樂團、聖歌隊、敬拜團、司琴等等都一樣,要將自己連同音樂一起獻上。甚至不只是在禮拜或事奉的時候,每天的日常生活也是要分別為聖。我們不能台上事奉很虔誠,生活卻一團亂。其實這是很不容易的,因為我們都是軟弱的人,但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可以求主幫助。

音樂事奉者被分別為聖歸屬上帝,這也提醒我們要看重和支持教會裡的音樂事奉者。其實我看到教會裡面有非常多認真用音樂事奉的弟兄姊妹,他們真的非常辛苦,花很多時間練習,就是希望將最好的獻給上帝,真的很令人敬佩和感動。


樂器要分別為聖
從這段聖經的上下文我們可以發現,分別為聖的不是只有事奉的同工,甚至連樂器也要分別為聖:在七月節期的時候,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聚集到王那裏。以色列眾長老一來到,利未人就抬起約櫃。祭司和利未人將約櫃請上來,又把會幕和會幕一切的聖器皿都帶上來。(代下53-5

在原文裡面,聖器皿的「器皿」,可以拿來指樂器,例如「唱歌的器皿」就是直接翻譯成「樂器」。所以在這邊聖的器皿,很可能不只包括會幕的祭壇、金燈臺這些,也包括所有樂器。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樂器也被分別為聖獻給上帝!這提醒我們:平常我們在用的鋼琴、吉他等樂器,甚至譜、聖詩、麥克風、音響等等,都是歸屬上帝,要愛惜和尊重。有時我自己也太過輕忽,這段聖經實在是很好的提醒。

談到樂器,樂器其實非常貴,要花很多錢。教會有時難免會討論:是否需要花這麼多錢在樂器上、我們是否需要這麼多?有人覺得這很重要,有人卻覺得有其他事情更重要。其實這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有時不容易達成共識,但從聖經我們也可以參考和學習。這段聖經記錄到所羅門王的時代,有一百二十人吹號的樂團,所羅門為什麼要用這麼大的樂團呢?這些錢拿去做其他的事情會不會更好?但所羅門王管整個國家,他可能真的有那個財力,甚至可能他自己皇宮的樂團規模更大,聖殿這樣的樂團可能還算小。如果他讓聖殿用很小的樂團,或許會遭受很多批評,他自己良心可能也過不去。

其實當初大衛王就是這樣,自己住的皇宮非常漂亮,上帝的約櫃卻在簡陋的會幕裡面,他良心不安才想要建聖殿。但是上帝並沒有讓大衛建聖殿,等他的兒子所羅門王即位之後,才讓所羅門王建聖殿。

因此教會要用多少錢在音樂的事奉上,或許是一個平衡的問題,跟教會和社會的文化和財力有關。什麼都沒有的時候,我們仍然可以用心靈敬拜。但若有人希望將更美的音樂獻給上帝,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實要把美的音樂獻給上帝,不只金錢上要奉獻,更要花很長的時間練習。這些時間和金錢的奉獻,以及那個願意奉獻的心志,也真的值得我們敬佩。當初耶穌要被釘十字架之前,有位婦女把香膏澆在耶穌頭上,旁邊就有門徒說:「何必這樣浪費呢!這香膏可以賣許多錢,賙濟窮人。」但耶穌卻阻止門徒的批評,因為賙濟窮人與事奉上帝都是很重要的事情,而耶穌看重的是願意獻上的心。因此很多事情不見得有百分之百的對和錯,而是需要取得平衡的問題,教會可以再慢慢思考討論。


音樂反而帶來問題
音樂是上帝的恩賜,實在是很棒的禮物,但音樂有時也可能帶來一些問題。所羅門時代的敬拜何等榮耀,但所羅門後來是否有持續好好敬拜上帝呢?沒有,所羅門王後來就去拜偶像了。這麼好的敬拜後來為什麼會出問題?而當時分別為聖用音樂事奉的祭司和利未人,他們後來有持續好的敬拜和事奉嗎?沒有。當耶穌的時代,講到「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時,忽視受傷有需要的人、從旁邊走過去的第一個就是祭司,第二個就是利未人。他們的音樂事奉或許很好,甚至他們不去救那位受傷的人,就是為了趕去事奉,但生活卻沒有真正活出上帝的愛。


音樂帶來驕傲與表現
為什麼會這樣呢?有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用音樂敬拜和音樂表演非常相像,所以一不小心音樂敬拜就變成一種表演,就可能帶來驕傲。

其實我自己非常清楚這個問題,因為我在教會彈鋼琴有很長的時間。以前不成熟的時候,我非常注重自己彈鋼琴的機會和表現。到任何地方看到有鋼琴,就會想要上去彈琴,希望讓所有的人都知道我很會彈琴。我聽到別人彈琴時,也馬上會在心中拿對方與自己比較,看看是別人還是自己彈得比較好。在司琴的時候,看起來非常屬靈,也帶給別人感動,但其實這是一個假象,我內心根本沒有辦法好好敬拜上帝,因為邊彈琴邊敬拜,就很容易會彈錯。我已經嘗試過很多次,每次結果都一樣,我只好司琴的時候專心彈琴。我以前司琴的時候,也很注重自己的表現,彈得不錯會很驕傲、很開心,彈錯的時候就會一直懊惱。但其實音樂事奉者的失誤,大部分的人是聽不出來的,也不是禮拜的中心。我們常常會忘記禮拜的中心並不是音樂事奉者,而是上帝。

音樂敬拜若變成音樂表演,事奉的人也會去計較表現的機會,或是計較自己參加的是大場或小場的演出,甚至可能覺得小場人數較少,不需要我這個等級的人。我們來看一段聖經:亞薩、耶杜頓、希幔,他們和他們的弟兄學習頌讚耶和華,精通者的數目共有二百八十八人。這些人無論大小,為師的、為徒的,都一同抽籤分了班次。(代上256-8

他們為什麼要抽籤分配?我就在想,可能這群人表面看起來很和諧,其實暗潮洶湧,分很多派。程度較差的學生,或許因為彈得不夠好沒機會事奉,程度較好的師傅,則可能不願意去比較小場的事奉。也可能某人跟某人不合,兩個人絕對不能排一起事奉,不合的人太多最後實在排不出來。為了解決這些狀況,只好用抽籤的,讓新人有機會可以參與,也讓師傅學習謙卑,讓所有的人學習互相配合。用抽籤以後,其實效果如何、是否有解決問題,聖經並沒有寫,但這段聖經仍然值得我們深思。


音樂帶來消費和批評
音樂變成一種表演,不只影響音樂事奉者,也影響每一個參加禮拜的人,很容易變成一種看表演、消費和批評的態度。有時我們參加禮拜的時候,並沒有專心敬拜,而是在看今天的聖歌隊、樂團、敬拜團表現得如何、他們有沒有唱錯彈錯、有沒有認真、有沒有謙卑、他們事奉的態度如何等等。有時我們去參加別間教會的禮拜,也會注意他們的聖歌隊、敬拜團的水準是如何。

這種消費與批評的態度不是只有對音樂會這樣,有時對牧師或講員也會這樣。今天講道講得好不好?牧師的笑話好笑嗎?講道是讓我們覺得很感動或很好睡?我們有時會忘記在禮拜中我們的角色是什麼:是觀眾嗎?是評鑑的委員嗎?都不是,我們的角色是敬拜上帝的人,在禮拜中我們最重要的責任就是專心敬拜上帝,不是在看別人。其實聖歌隊、樂團、敬拜團或牧師不是在表演給我們看,而是在幫助我們敬拜。


習慣的音樂風格不同
音樂除了這些問題,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每個人習慣的音樂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音樂,但也多少對一些音樂不適應。有人喜歡古典音樂、有人喜歡現代音樂、有人喜歡大聲的音樂、有人喜歡小聲的音樂。我自己對古典和現代音樂都很喜愛,不管大、小聲的音樂我都可以覺得很感動。但我還是有比較不習慣的音樂,例如小調的歌,或是一些外國的歌,有時感覺很難適應。

每一個人習慣和喜歡的音樂不同,但上帝喜歡哪一種音樂呢?會不會有些世俗的音樂或樂器,是上帝不喜歡的?這真的是一個困難的問題,其實從教會歷史來看,教會自古至今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我記得十幾年前,很多教會在討論爵士鼓能不能放在禮拜堂裡面,因為大家覺得爵士鼓有點世俗,可能不適合敬拜上帝。但更早的三、四十年前,很多教會是在討論吉他能不能拿來禮拜堂裡面敬拜,因為有人覺得吉他有點世俗,可能不適合敬拜上帝。在更早以前,幾百年前的教會是在討論鋼琴能不能放在禮拜堂裡面,因為當時的教會都是用管風琴,鋼琴是世俗在使用,有人認為不適合拿來敬拜上帝。而更早的加爾文的時代,教會則是在討論管風琴能不能放在教會裡面,因為加爾文認為管風琴是世俗的樂器,所以他反對教會使用管風琴。

前幾週胡忠銘牧師的講道也有探討:世俗的曲子是否可以拿來敬拜上帝?世俗的曲子配上聖經的歌詞可以拿來敬拜上帝嗎?胡牧師的講道有提供很好的答案。我們沒有先約好,但正好都在思考這個議題,結論也完全相同。其實音樂是不是世俗,其實和生活經驗很有關係。我們這一代的人從小在教會就看到管風琴、鋼琴,所以我們不會認為這些是世俗的樂器。但之前世代的經驗是,這些樂器都是出現在教會之外世俗的地方,所以會認為是世俗的樂器。因此是否讓人感覺世俗化不是決定於音樂本身,而是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有關。

我們來思考一下,聖經第一次出現樂器是在什麼地方?是在創世記裡面,該隱的子孫猶八,他是所有彈琴吹簫之人的祖師。該隱並不是上帝所揀選的,他殺了亞伯之後,上帝是揀選塞特的後代。因此該隱的後代是很世俗的,想不到卻是聖經裡面樂器的起源。樂器的起源雖然很世俗,但到了大衛和所羅門的時代,仍然可以被分別為聖,用來敬拜上帝。

我常在思考,以後在天國敬拜時,會發生什麼事情。歷世歷代全球的人一起敬拜,不知道會不會吵架?或許耶穌選了一首詩歌,聖歌隊、樂團、敬拜團就要開始拼命協調。光是聖歌隊要用現代的唱法,還是一兩千年前的唱法,就可能擺不平了。然後非洲人敬拜的時候,都習慣起來跳舞,不知大家是否可以適應?我感覺在天國和不同的人一起敬拜,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上帝到底喜歡哪一種音樂?我不是上帝,我不知道。但我一直感覺,說不定上帝喜歡的不是音樂,而是我們的心。音樂是哪一種風格,那些其實都是表面,更重要的是內心敬拜的態度。但是人與上帝不同,反而都去注意表面的音樂,有時碰到不同的音樂,就無法適應,但是上帝在意的是我們的內心。


上帝的榮耀藉著愛與合一降臨
音樂本來很好,但帶來這麼多問題,要如何解決呢?我們再來仔細查考聖經:吹號的、歌唱的都合一齊聲,讚美稱謝耶和華。他們配合號筒、鐃鈸和其他樂器,揚聲讚美耶和華:「耶和華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那時,耶和華的殿充滿了雲彩。祭司因雲彩的緣故不能站立供職,因為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上帝的殿。代下5:13-14)

「合一齊聲」的原文是指:吹號的人,歌唱的人,所有的人如同一個人、完全合一,又讓人聽見只有一個聲音、完全合一的聲音。因此上帝的榮耀是如何彰顯?不是只有藉著音樂,更重要是藉著愛與合一。愛的音樂、合一的音樂,讓上帝的榮光充滿聖殿。

音樂可能帶來問題,但愛的音樂會帶來祝福。我們很容易讓音樂帶來驕傲與表現,或是互相比較。但是愛會提醒我們要捨己、成全別人,不一定要自己表現,而是學習去鼓勵別人、配合別人。

音樂可能帶來消費或批評,但是愛卻帶來接納與承擔責任。如果我們看到別人有問題,不管是音樂或是態度的問題,在愛中就不是只有批評,而是會接納他替他禱告,甚至承擔責任來幫助他。

習慣的音樂可能不同,但愛會帶來欣賞與支持。不習慣沒關係,我們可以在愛中彼此肯定。這就是耶穌給我們的新的誡命、也是聖經中最重要的誡命之一,就是彼此相愛。

其實我非常肯定我們德生教會,一直有人非常努力用愛的音樂彼此祝福。這幾週禮拜組甚至特別安排聖歌隊到第三場、敬拜讚美團到第二場的交流。不一定非常完美,但已經非常努力,真的很感謝大家。

雖然我們的愛、音樂不完全,我們也不完全,但沒有關係。我們本來就不可能靠自己付出愛,我們的愛一定要來自上帝。在上帝的愛中我們就不用擔心犯錯或不完全,我們可以慢慢地學習、慢慢地進步。願上帝繼續幫助我們在德生教會裡面,用愛的音樂彼此祝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