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面對困難的青年-撒母耳記上十七章31-40節

王道仁牧師

青年的困境
各位兄姊平安!我們今天是青年主日,今年又是長老教會宣教一百五十週年,總會特別將今年訂作青年宣教年,所以我們要特別用這次的禮拜關心青年。


其實我們不要認為青年的問題和我們關係不大,我們在家庭或家族裡面,都有很多機會可以遇到青年。我們的孩子、孫子、弟弟、妹妹,有時就是讓我們很煩惱的青年。很多青年不好好讀書、有好好讀書的不一定有好的工作、有好的工作的不一定乖乖交男女朋友結婚、有結婚的也不一定乖乖生孩子、有生孩子的也不一定有好好教孩子。

以前好像都沒有這些問題,現在青年為什麼會這樣呢?但其實這個時代和以前的時代已經不同,青年在這個時代確實遇到很大的困難。現在工作沒那麼好找,薪水也沒有那麼高,書也沒有那麼好讀,他們要學習的越來越多。青年在這個時代又接受很多媒體的刺激與引誘,這些都是以前的時代沒有的。所以這個時代的青年所面對的困難實在很大,就好像大衛面對歌利亞一樣,是非常大的挑戰。

不只是我們的孩子、孫子面對困難而已,其實在我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青年的事工也面對很大的困難。

我們來看一些統計的數字:根據2006年的調查,發現長老教會11-40歲的青年信徒,佔全部信徒的10%。青年參與聚會的人數也佔所有禮拜人數的10%。這非常的少,因為以全國來說,11-40歲的青年佔所有人口的47%。這表示我們的青年事工不但沒有傳福音帶人信主,反而有很多青年離開教會。

再來從19902005年,青年聚會的人數還繼續減少,共減少15%。當然全國青年的人數也在減少,但是只有減少4.5%而已。這表示在1990年青年已經很少,經過十五年以後變得更少。

這已經是十年前的報告,現在還沒有更新的統計報告,但是很有可能更慘。所以對長老教會來說,青年事工真的有很大的問題。

我們現在來看德生教會:根據最新的統計報告來看,我們教會青年信徒佔所有信徒的20%左右。第三場、第四場禮拜佔所有禮拜人數也是20%。其實第一場、第二場禮拜也有青年,如果將這些青年估計為四、五十人,這樣我們青年佔禮拜的人數就會成為25%

這已經比剛剛看到的長老教會報告好很多,所以其實我們教會的青年事工做得不錯。但和青年佔全國人口的比例比起來,還是差很多。

我們也有最近十五年來青少年團契與社青團契聚會的總人數:我們可以看到有一陣子做得不錯,但最近也有遇到一些困難。

其實這些數字都是參考而已,因為看人數其實很不準,沒有考慮到品質,例如這些青年是否有好好讀聖經、照上帝的話生活等等。但其實不用這些數字,從平常的經驗我們就可以感受到,不論是長老教會還是德生教會,青年事工確實有很大的困難。就好像大衛一樣,他這麼年輕,沒有參加過戰爭,要面對這個巨人戰士歌利亞,實在非常困難與危險。


教會青年事工的難題:語言
為什麼青年事工在長老教會這麼困難呢?是不是這個時代的青年都不喜歡來教會?但我們也看到很多其他教派的教會有很多青年參與。是不是因為沒有用心讀聖經、沒有用心關懷、沒有用心傳福音?但如果是這些原因,應該不會只有青年遇到困難,應該是松年、婦女等所有的事工都會遇到困難。


所以有很多人認為真正的原因是在語言。因為除了客家和原住民教會以外,長老教會的禮拜幾乎都講台語。但現在青年會聽台語的越來越少,會講的更少,講得順的更難找,所以青年自然跑去其他教派聚會。

這我也有很多體會。一個禮拜以前,我就聽到一個長老教會的青年分享,他覺得很不好意思:現在不在長老教會聚會,因為語言實在有困難。他不願意失去信仰,台語沒學好他也覺得很不好意思,但是他實在沒辦法。

我常常幫很多青年介紹教會,他們因為讀書、畢業或搬家需要我介紹教會。但是我每次問他們要選擇什麼樣的教會,差不多所有的青年都請我介紹有華語禮拜的教會。可能二、三十個只有一兩位是選擇台語禮拜。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很複雜:我們自己若要選擇教會,是不是會盡量選擇用我們母語禮拜的教會?如果我們不是客家人,我們不會去選擇客語的禮拜。但現在青年的母語已經變成華語。他們從小就是說華語長大,所以他們當然選擇華語的禮拜。這實在是很可惜的事情:我們已經漸漸失去原本的母語,但這也是現在實際的情形。

像我現在教兩個孩子,我都盡量和他們講台語。其實我的台語已經不太好了,又要教他們,實在很擔心教錯。他們有在學,例如:大的在禱告的時候,前面用華語,但最後她會用台語說「靠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我帶她看書的時候,華語的故事我也會翻譯成台語講給她聽。不過罵她的時候會變成華語,罵比較順。我和牧恩已經很認真盡量用台語,但效果其實不太好,大的還是比較習慣講華語。整個環境的改變,讓學台語變得很困難。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在家裡教自己的孩子、孫子的時候,已經有很大的困難。如果教會教台語,一個禮拜只有一次,困難實在更大。我也曾遇到有幾個青年固定陪父母做台語禮拜,他們每個禮拜都有來,但經過幾年以後,他們還是完全聽不懂,完全沒辦法了解講道的意思。青年有這些困難,因此他們若要選擇教會,自然會選擇有華語禮拜的教會。

我們再進一步分析:對我們自己的孩子來說,適應台語已經非常困難。如果我們要做青年宣教,邀請更多還沒信主的青年來認識主耶穌,用台語是不是會更困難?他們平常有在講台語的話當然沒問題,但大部分的青年沒有。我們能叫他們先學台語再信耶穌嗎?

所以語言在青年事工實在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很令人頭痛。一方面我們不希望語言變成阻礙,妨礙青年敬拜上帝。另一方面我們擔心如果長老教會禮拜不講台語,到底還有什麼地方能講台語。


教會青年事工的難題:詩歌
除了語言之外,有很多人指出詩歌是另一個問題。其實每個時代都有那個時代音樂的文化。例如我們喜歡聽的歌曲和我們父母喜歡聽的歌曲就不一樣。所以我們現在聽到一些青少年的流行歌,聽不下去是很正常的。例如有的歌不好好唱,在那裡一直念一直念不知道在念什麼,現在詩歌也有這種的。


我們今天唱的新聖詩,不知道大家是否覺得可以適應,這是中美洲的詩歌。有人可能覺得很好聽,也有可能會覺得:這怎麼會是聖詩?音樂的文化就是這樣,每個人聽到的反應可能不一樣。

但這首新聖詩已經算容易適應的,現在青年喜歡唱的詩歌,大家可能感覺更難適應。例如有些敬拜讚美詩歌的音響都很大聲,或是鼓打得很大聲,大家可能會覺得很難忍受。還有一種是在唱歌的時候一直跳,要「離開地球表面」。其實聖經裡面確實有記載用跳舞來讚美上帝,大衛就曾如此,但有時也會讓人覺得很難適應。當然從醫生的觀點一直跳也不錯,也是一種運動,幾條歌唱下來運動量也不錯。


所以我們聽到青年的音樂,感覺很難適應,這很正常。如果要我們去參加他們的禮拜,有時我們真的會感覺沒辦法忍受。但其實青年聽到我們的音樂,也有一樣的問題。對一些青年來說,傳統的聖詩他們實在聽不習慣,沒辦法得到感動,要他們用傳統聖詩敬拜上帝實在有困難。

其實我自己是唱聖詩出身的,我從小開始做禮拜,青少年的時候又很喜歡參加詩班。那時我每個主日都去參加詩班的獻詩,不管是聖歌隊、松年還是社青的詩班,反正我都去參與。只有女宣的詩班我感覺有點不好意思就沒去。

因為我有詩班的訓練,又是這樣每個禮拜唱傳統聖詩四部長大,所以我唱很多聖詩都很感動。特別很多聖詩的歌詞寫得很好,有很深的涵義及神學。但當我想對青年分享這些很美很有水準的聖詩時,我發現很多青年沒辦法有感動。因為傳統聖詩的音樂已經與他們平常在聽的音樂差太多了。

對教會長大的孩子來說,已經有這個問題。對不是信徒的青年,就更加困難。本來禮拜中的詩歌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這些青年得到感動,幫助他們認識上帝、親近上帝。但反而變成一個他們要忍受或強迫自己去適應的一段時間,這實在非常可惜。


改變或不改變的兩難
我來德生教會擔任青年牧師,現在第四場的青少年禮拜是我負責事奉與安排。當我在考慮第四場的語言與音樂的時候,就必須考慮這些問題。其實我覺得很困擾,因為所有的選擇都是有好有壞。
如果我們完全照青年的習慣用華語,青年就可能漸漸不會用台語。失去台語不是只有失去一種語言,因為語言與文化是息息相關的,這些也都和身份認同有關係。當我們失去原本的母語,我們會不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


如果我們完全選擇青年喜歡的現代詩歌,青年也會漸漸失去長老教會唱聖詩的傳統。有很多很好很美的詩歌會失傳,做禮拜的態度也可能有變化。

除此之外,因為禮拜的語言和詩歌不同,教會若不小心,也可能會失去合一的心,沒辦法互相接納。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完全沒有調整,堅持台語以及傳統的聖詩,雖然能保持我們的語言、我們的音樂傳統,也可能對合一有幫助,但我們可能會失去我們的青年。他們就用腳投票,去別的地方聚會,我們青年的宣教也可能遇到很大的困難。他們若留在教會,我們還有辦法去影響他們學習台語或其他好的傳統。但他們若根本沒有來,我們就真的沒辦法幫助他們了。現在很多長老教會就是遇到這種危機,這也是我們之前所講到的。

不只是第四場禮拜有這些問題。第三場禮拜雖然不是我負責事奉與安排,但參與禮拜的人也有很多是青年,所以我都有關心。他們現在也遇到一些困難,就是他們在一樓副堂禮拜,人已經坐滿了,現在後面都要排一排椅子還是坐不下去。再來要如何來發展?

我們可以考慮接納他們上來三樓,祝福他們繼續成長。但這樣就要有心理準備,需要忍受一些東西出現在三樓,例如鼓或是其他的樂器就要放在三樓,也必須同時考慮樂團、聖歌隊、鋼琴、電子琴等等的需要。我們在上成人主日學的時候,也可能被他們吵到。我們需要有一些犧牲,這是不容易的事情。

我們也可以選擇擱置這個議題,但這樣他們的成長與發展也會受到限制。我們長老教會的青年事工已經讓人非常煩惱,這樣就會讓人更加煩惱。其實這就是改變和不改變的選擇:改變有好有壞,不改變也有好有壞。青年事工的這些議題有時真的是兩難,這也是青年事工特別困難的地方。

不只是教會的青年事工,其實我們在教自己的孩子、孫子也是一樣。有時他們的想法和我們不一樣,我們是否要尊重他的想法,容許他改變?但改變真的比較好嗎?每個選擇常常都是有好有壞。青年想要改變是因為他們看到一些問題,但他們的判斷是否一定正確?他們想出來的辦法真的能解決那個問題嗎?

這些議題,就好像大衛這個青年遇到歌利亞一樣,是非常大的挑戰。但掃羅支持大衛得勝的經驗,也可以給我們參考。雖然掃羅在聖經裡面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他怎樣支持大衛這個不怕死的青年去面對歌利亞,還是有很多能讓我們學習的。我們一起來讀聖經。


如何幫助青年面對困難
有人聽見大衛所說的話,就在掃羅面前報告;掃羅就派人叫他來。(撒上17
31


因此第一個我們可以學習的就是:我們要主動去了解青年,聽他們分享他們的想法。如果我們不了解他們,我們憑空想像的會和他們所面對的差很多,這樣就沒辦法給他們適合的建議或幫助。其實青年在教會或家族裡面,能發表意見的機會不見得很多。所以我們要學習主動去找他們,聽他們的想法和意見,給他們講話和分享的機會,這樣才能真正了解他們、幫助他們。


再來聖經記載:大衛對掃羅說:「人不必因那非利士人灰心。你的僕人要去與他決鬥。」掃羅對大衛說:「你不能去與那非利士人決鬥,因為你年紀太輕,他從小就是戰士。」(撒上1732-33

掃羅好像是給大衛潑冷水、漏氣,但有時青年也需要知道一些社會現實。很多青年都充滿理想,希望能追求自己的夢,但不是每一個青年都是大衛,不是每一個青年面對歌利亞都會成功。所以我們了解青年的想法以後,可以給青年一些建議,幫助他們了解自己,也幫助他們了解社會現實的環境。


再來聖經記載:掃羅把自己的戰衣給大衛穿上,將銅盔戴在他頭上,又給他穿上鎧甲。大衛佩刀在戰衣上,試著走走看。因大衛沒有試過,就對掃羅說:「我穿戴這些不能走路,因為我沒有試過。」於是他脫下身上的這些軍裝。(撒上1738-39

掃羅很希望能幫助大衛,所以將自己的軍裝拿出來,這是很難得的,因為掃羅是君王,萬一大衛死掉,這些可能落入非利士人的手中。所以掃羅是非常認真,但這些東西實在不適合大衛。有時我們用自己的經驗和做法想要幫助我們的青年,這些做法很適合我們的時代和我們自己,但是不一定適合現在的青年。掃羅最後的選擇是尊重大衛自己的做法:他願意給青年空間去發揮。這很不容易,但也是因為這樣,大衛能打贏歌利亞。

當我們在考慮給青年空間的時候,我們也要很小心,因為我們不可能贊成青年去犯罪,或做一些傷害別人或自己的事情。所以什麼是可以尊重他們,什麼是我們要堅持的,這實在需要智慧。我現在已經開始煩惱我的孩子長大以後,是不是會做很多我看不下去的事。到底什麼是我要堅持的,什麼不是,實在需要上帝的智慧。

後來我的想法是:一個事情如果聖經裡面有寫,很清楚是上帝不喜歡的,對信仰或人生影響很大,這樣就要堅持。一個事情如果聖經裡面沒寫,是好和更好的差別,影響沒那麼大,出問題還有辦法救,這樣就比較沒關係。其實每一個議題,都需要上帝賞賜智慧,幫助我們做決定,也幫助我們所關心的青年來做最好的決定。

聖經也有記載,大衛又說:「耶和華救我脫離獅子和熊的爪,他必救我脫離這非利士人的手。」掃羅對大衛說:「你去吧!耶和華必與你同在。」(撒上1737

所以當大衛堅持要倚靠上帝面對歌利亞的時候,掃羅給他的就是他的祝福與禱告。其實靠大衛自己是不可能勝過歌利亞,但上帝的同在保護他、幫助他,真的打贏歌利亞,又引導以色列得勝。所以我們也可以學習,用心替我們的孩子、孫子禱告。如果他們的狀況讓我們煩惱,我們可以用禱告交託給上帝。


我也邀請大家一起替德生教會的青年事工禱告,例如剛剛提到的這些困難,真的需要上帝的同在與引導來面對和解決。另外我們現在也特別欠輔導與同工,例如我們的大專生已經在寒假有第一次聚會,有十幾個大專生參加,他們也願意成立一個小組,但就是需要有輔導來幫助他們。我們的青少年也欠一些輔導,我最近正在邀請,請大家替我們禱告。

我們都知道後來發生的事情。大衛倚靠上帝,用自己撿的石頭打死歌利亞,最後引導以色列人得到完全的勝利。所以其實要幫助青年勝過困難,這就是最重要的秘訣:青年需要倚靠上帝,我們也需要倚靠上帝。

不論我們所關心的青年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們教會的青年事工遇到什麼樣的問題、甚至我們自己遇到什麼樣的挑戰,好像歌利亞一樣恐怖,我們都不要忘記我們的上帝比這些困難更大、更有能力。當愛我們的主上帝與我們同在的時候,我們什麼都不用煩惱。我們可以將一切交給上帝,倚靠祂來勝過全部的困難,得到最後的勝利。


回撒母耳記上十七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