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31日 星期六

新港社區健康營造

王道仁

一、前言:為什麼醫生要關心社區?

走入社區,最常被問的一個問題是:「醫生來社區是要做什麼?醫生不是只要在醫院或診所看病就好了嗎?」醫生為什麼要關心社區呢?就疾病的正確診斷與處方,的確是在醫療院所進行。但病人卻是生活在社區,疾病的預防及產生、處方的有效及執行,就是與社區息息相關。以慢性病來說,如果病人不固定服藥,怎麼可能達到治療的效果?可是不遵照醫囑服藥的病人其實還相當不少。要幫助這些病人,絕對不是在醫療院所裡面一直說「要按時吃藥」就可以達成的。另外目前醫療給付受全民健保控制,而為了減少醫療支出,全民健保勢必朝預防醫學發展,未來大方向一定是調高預防醫學的給付。醫界應該重視預防醫學,不但能因應健保未來的調整,更能真正幫助病人。而預防疾病的發生,如果只在醫療院所等著生病的病人來,絕對是來不及。主動進入社區,塑造健康的環境,才能真正減少疾病的發生。

二、社區健康營造

從醫學生時代就一直覺得「社區健康營造」是一個很空洞的概念。到底什麼是「社區健康營造」?從國民健康局的網站可以查到:「藉由民眾參與的過程,使專業者與一般民眾共同發掘社區健康的議題,並結合社區的資源,一起解決社區的健康問題。」其要點就在於是由社區民眾共同參與整個決策與進行工作,而非由上而下或全由醫生主導的任務執行。這到底有什麼好處呢?最主要就是健康沒有辦法別人替我們做。如果社區的民眾自己不關注健康,只有別人逼著做才做,是不可能持久有效的進行健康促進。運動只要有體育課規定,就一定會去運動,但是一個人不可能一生都有體育課。只有社區民眾自己關注自己的健康,自己決定如何促進自己的健康,才有可能真正持久地進行。另一方面,專業者如醫生,則必須謙虛地傾聽社區民眾的聲音,了解社區的需要,化解歧見凝聚共識,才能真正進行社區健康營造。


三、社區導向基層醫療與社區健康營造

醫師參與社區常被提及的方式就是「社區導向基層醫療」,這和「社區健康營造」有什麼關聯呢?我個人的想法是:
1. 「社區導向基層醫療」需要「社區健康營造」的理念來修正:社區導向基層醫療,如果只是醫生自行判斷自行擬定計畫及執行,就無法在該社區持久有效地進行。因為在缺乏共識下,醫生單打獨鬥的計畫不可能很有效果,並且如果醫生灰心或離開該地,就可能前功盡棄。
2. 「社區健康營造」可以採用「社區導向基層醫療」的方法:社區導向基層醫療講究界定社區特質、辨認社區健康問題、介入計劃擬定及執行、評估效益及改善。社區健康營造,如果能由醫生藉著社區導向基層醫療提供良好的建議及導引,將能幫助整個社區健康營造朝更有效的方向進行。

四、新港社區健康營造的方法

許多地方都進行所謂「社區健康營造」,但不是每個地方都真正達到「社區健康營造」的目的。可能在計畫執行中有活動、有成果,但曲終人散、經費停止後就煙消雲散。但新港文教基金會卻不同:基金會扶植成立的有氧運動班、足球隊、古民國小宋江陣等等,在基金會退居幕後不再提供經費後,仍然能持久地進行。我很好奇到底是什麼緣故,讓新港社區健康營造能真正地深入社區、如此有效而持久?創辦的陳錦煌醫師整理出以下四點:
1. 理念的凝聚與傳遞:社區健康營造首先必須凝聚共識,必須尊重聆聽各方的意見,然後共同凝聚出共識與願景。如果真正來自社區的聲音不被重視,就不可能讓社區的人真正的參與,也就沒辦法真正達到社區健康營造。可以用上課、開會等等方式進行正式的理念宣導,但更可以用私下聊天、應酬等機會來討論。新港文教基金會就有一個「別墅」,是許多義工共同喝酒的地方,但更是彼此討論、凝聚共識的地方。
2. 人才培養與支持:社區健康營造必須重視人才的培養,而非重是短暫的績效或活動。如果只有表面的績效或活動,這個工作不可能持久。因此培養人才,特別是義工,並且不斷支持這些人,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義工是最重要的人才之一,因為他們是來自社區,是社區最好的資源。要招募並留住義工,首先是要願景的凝聚與傳遞,並且必須有榜樣。再來就是不可以讓義工做得太辛苦,因此必須視情況調整義工的工作量。也不可以讓義工太挫折,因此必須給義工有成就感的工作,並常常給義工鼓勵。新港文教基金會非常重視人才的訓練,才有辦法進行持久地社區健康營造。
3. 良好的組織及制度:良好的組織及制度,能幫助訓練好的人才有好的參與,並能有效地進行工作。例如基金會的決策都是在「義工幹部會議」,而非由董事長或執行長個人決定,這樣可以幫助大家的參與及願景的溝通與凝聚。另外固定的人才訓練課程、良好的溝通管道、合適的工作分配都能幫助整個組織的實際運作。
4. 實際的運作與行動:整個預備好以後就要帶出實際的行動,讓參與的人自己感覺出效果與成就,就能更加強理念,於是帶動整個良性的循環。

五、新港社區健康營造的實際行動

新港文教基金會在實際運作層面,進行了以下的工作:
1. 健康小組會議:由學校負責人、衛生所負責人、各社團負責人及基金會成立的健康小組,每月定期召開會議,凝聚共識,擬定要關注的健康議題及將採取的行動。
2. 健康行動學習團體:這個部分是我覺得基金會做得最成功的部分。基金會先後扶植成立有氧運動班、足球隊、減肥班等等非常多的團體,在剛開始的時候給經費、師資等等,慢慢培養出班長。當經費用完要停止的時候,若是大家願意繼續參加這個班,就會自己出經費,達到永續經營。這個模式之下,基金會的經費就又可以轉去扶植別的團體。這當中的關鍵在於如何讓大家認同這個團體、找到合適培養的負責人、慢慢幫助負責人或組織獨立運作等等。整個學習行動團體的模式,應該也可以考慮應用在老人日間照顧、糖尿病、高血壓等等上面。
3. 健康空間營造:基金會號召社區進行綠園、淨心園的整理,在整個過程中看到社區民眾一同參與決定,並共同維護整理好的環境,確實是深入社區。
4. 健康學校:基金會在各學校推動運動、健康飲食等概念。營養師定期會幫校護、開菜單的人上課,而各學校則推動不同的工作。以古民國小為例,就有推動足球隊、「運動一起來」(每週一小時全校中高年級有氧舞蹈)等等。足球隊的推行非常的成功,目前古民國小每個年級都有足球隊,並且在基金會辦的足球比賽中表現優異。
5. 健康問卷:有鑑於新港社區近年還未進行過比較完整的問券評估,今年開始基金會和長庚的老師合作進行健康問券,隨機抽樣並以家訪方式進行詳細的健康、用藥、就醫行為調查。一方面可幫助評估新港的健康議題,另一方面可幫助評估各個健康介入計劃的成效。

六、新港社區健康營造的優缺

基金會在社區健康營造上面,可以借用「社區導向基層醫療」的四個步驟來討論:
1. 社區特質的界定:這個部份基金會做得很好,因為基金會本身就是從這個社區發展出來的,也非常關注新港社區。
2. 辨認社區健康議題:在這個部份基金會似乎有成長的空間。例如古民國小的健康議題選擇上,其實不運動、肥胖在古民國小並不嚴重,而齲齒則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另外以新港社區來講,人口老化、糖尿病是比較嚴重的健康議題。其實基金會已經有注意這個方面,因此正在進行健康問卷調查。而老年人口的關懷,基金會則是扶植扶緣服務協會進行。糖尿病、慢性病的關懷則是未來可以考慮發展的方向。
3. 健康介入計劃的擬定與執行:這是基金會做得最好的部份,可以從以上的討論看得出來。不過近年來基金會和衛生所的聯繫似乎比較差,有可能是因為衛生所的參與度比較低的關係。如何能讓衛生所再次重視社區健康營造,將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4. 評估成效及改進:這部份基金會有在做,不過如果能用比較客觀的方式進行,例如健康問券等等,將更有幫助。

七、新港社區健康營造與另類醫療

在社區可以發現,民眾接觸西醫之前常會使用另類醫療,而且民眾的健康知識常常都是從另類醫療而來。如果西醫給民眾一種衛生教育,另類醫療卻給民眾相反的衛生教育,整個效果豈不是會很差?整個社區健康營造,必須要慎重考慮納入另類醫療的部份,才能做到一網打盡。但是跟另類醫療合作會有很多困難,因為長久以來都缺乏共識,而且彼此有利益衝突。而以社區健康營造的角度看,凝聚共識的時候不能叫別人都聽我們,而是要謙卑傾聽他們的理念和心聲,才有辦法讓他們真正的參與。但是在觀念衝突的地方,哪些是西醫可以讓步的觀念,哪些是必須堅持的,則必須考慮清楚。這次在新港有參觀許多另類醫療場所,整理如下:
1. 中醫診所:這次在中醫診所遇到的中醫曾得過十大傑出中醫,他理念很不錯,確實是抱持著要幫助病人的心態,對西醫也不排斥,不過他還是以為糖尿病的腎衰竭是西藥造成的,經過我的說明才知道是糖尿病本身造成。顯見中西醫缺乏溝通由來已久,如果能加強彼此的溝通與合作,特別是在慢性病的部份,有可能達到一定的共識。另外為了吸引中醫診所的合作,西醫也可以考慮推薦病人去中醫診所,不過前提可能是所使用的中藥必須要比較確定沒有嚴重副作用。
2. 健保藥局:這次去的健保藥局並非所謂「門前藥局」,旁邊並無診所。除了處方藥之外,尚有販賣許多非健保的中西藥。據診所藥師表示,健保藥物因為處方箋釋出比率低,因此利潤不好;而非健保藥物則因為競爭激烈的關係,利潤也不好。若社區的醫師要和健保藥局合作,最主要的衝突就是處方箋是否釋出;但從另一個角度來想,或許能用處方箋的釋來吸引健保藥局的合作。另一個衝突點是處方藥的私下販賣,特別是類固醇的部份,而這點或許可以考慮從病人安全、健康去達成共識。
3. 非健保藥局:由於處方箋釋出比率較低,許多藥局只賣非健保藥物,包括中西藥、嬰兒奶粉、美容用品、電視電台藥物。而這次去訪問參觀的時候,還是聽到一些「糖尿病治瘉」、「西藥有副作用,中藥無」等觀念。若藥局經營者並非單從利益觀點出發,而是願意促進民眾健康,則可考慮在慢性病等方面溝通,看是否有合作空間。至於處方藥的私下販賣問題則類似健保藥局。非健保藥局的藥物有一大宗是電視電台藥物,主要是透過行銷手法高價來賣藥,其實有點跡近詐騙。但這個衝突點牽扯到利益問題,可能很難達成共識。
4. 推拿館:這次參訪的推拿館負責人很關心民眾健康,且有許多不錯的觀念,甚至告訴來推拿的人針對扭傷前24小時應該冰敷,再來才可推拿。顯見這些另類醫療的負責人未必是無法溝通,未來或可優先考慮對這些負責人進行衛生教育,再由他們教育民眾。
5. 中藥房:這次參訪的中藥房負責人雖然認同糖尿病、高血壓可以用中藥治療,卻也認同必須長期服藥。負責人並不認同電視電台、王祿仔藥物,認為有哄抬價格的嫌疑,另外對於癌症則建議去看西醫。由以上可以發現,雖然負責人的觀念不見得全部都正確,但他確實是本著良心在賣藥。因為慢性病病人也有可能來尋求中藥房的幫助,是否能讓他們幫忙病人建立正確的慢性病觀念,甚至幫忙量血壓、血糖,也是可以考慮的方向。
總結來說,另類醫療帶給民眾許多的健康知識,若是社區健康營造能將另類醫療納入,將更能促進民眾的健康。以往衛生教育集中在病人,但以後健康教育的目標族群應該再加上另類醫療的負責人及員工,包括衛教海報的張貼也應該擴及這些場所。而衛生教育甚至可以考慮不是單方面的,而是多向的彼此溝通,共同凝聚社區健康營造的理念。

八、社區醫師與社區健康營造

雖然不是每個社區都有基金會如此歷史悠久、組織完善的團體,但社區醫師仍然可以嘗試進行社區健康營造。如果已經有社區營造的組織,當然可以加入;但沒有的話也可以和附近診所或醫院合作來組。特別是現在有社區醫療群、公衛群的建立,本來就有許多會議、衛生教育的課程等等,如何將這些工作從傳統的威權及專業模式轉化成參與及非專業模式,讓來社區民眾自己做主自己參與,將是具挑戰性但更有意義的工作。期待各社區都能做好社區健康營造,使健康促進能持久並有效地進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