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只有去一天,只能有很膚淺的了解,如有錯誤敬請見諒。
教會觀摩報告
學生姓名:王道仁 系級:道碩一
一、觀摩教會名稱:淡水基督長老教會 主任牧師或主要負責:江永遠牧師
二、該會組織、崇拜及特色:
1. 教會簡史:
1872.3.9偕睿理牧師(即馬偕博士)淡水登陸
1872.4.14偕牧師搬入新居第一個主日(設教紀念)
1890偕牧師買下今天的地
1915改建禮拜堂
1919鍾天枝就任第一任牧師
1932.11.18改建禮拜堂開工(偕睿廉牧師設計督建)
1933獻堂典禮
1935鍾天枝牧師請辭
1937汪宗埕牧師封牧
1969汪宗埕牧師退休,郭東榮牧師就任
1977郭東榮牧師請辭
1979趙信恩牧師就任
1984趙信恩牧師請辭
1985鄭宏輝牧師就任
1988-1990鄭頌苑傳道加入團隊事奉,負責學生事工
1990張思聰傳道加入團隊事奉,負責團契與教育,1991封牧
1992王榮信牧師就任關懷牧師,正式團隊事奉
1996蔡慈倫傳道加入團隊事奉
1997三位牧師離職感謝暨歡送會
1998開設三芝教會
1999張思聰牧師就任
2003張思聰牧師請辭
2005.1開設淡海教會
2005.4江永遠牧師就任
2006蔡維倫傳道加入團隊事奉,負責教育及青年事奉
2008.2鎮公所打通教會前老舊房舍作藝術穿廊
2008.6偕醫館馬偕咖啡館開幕
2008.10購置馬偕街附近房舍作「淡水教會宣教中心」
教會近年來開始增長是從鄭牧師,當時教會推動小組,但團契仍然並行。當時也開始有團隊事奉,教會也開始增長。
2. 教會組織:目前有一位牧師一位傳道,傳道預計明年封牧,預計再增聘一位牧師。幹事三人,長老七人,執事男十一人,女一人。
3. 主日聚會:週日早上9:30台語禮拜約320人,11:00華語禮拜約110人,預計明年要增開週六的青年禮拜。禮拜程序是將報告放在講道前,以免講道完的感動被報告打散。
4. 教會組成:老中青都有,但國高中較少。
5. 教會環境:在觀光區外一點點的巷子內。
6. 教會特色:
(1) 教派: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2) 未來異象與展望:以團隊事奉,善用教會宣教中心作社區服務,建立會友關懷體系,加強個人傳道訓練,重視信徒家庭生活培養。最後者是因為教會活動很多,可能忽略家庭生活,因此推動每週一次家庭禮拜時間,以免教會活動時間影響家庭。
(3) 事工研討會:教會年底會先召開小會討論事工方向,再以事工研討會的方式凝聚共識,推動下一年度的事工。
(4) 傳統團契、禱告會與小組並行:團契有婦女、路得、少年、青年、社青、雅鴿(未婚青年)、迦拿(孩子還小)、頌恩(孩子已大)、路得(年輕婦女)、婦女、松年等團契,另外每週五有查經祈禱會。這些在開始小組以後並無取消,而是與小組並行,有些人都參加有些人只參加一邊。
(5) 牧師師母時間:牧師禮拜完非常忙,以致會友有時沒辦法好好跟牧師談話,為此牧師特別安排牧師師母時間,可以深入關懷並為會友禱告。
(6) 清晨禱告會:並非聚會,而是每天清晨開放禮拜堂由會友自由來禱告。
(7) 短宣:有國外的泰北阿卡族、卡倫族短宣以及國內的五峰鄉桃山教會夏季主日學、部落探訪。
(8) 偕醫館及咖啡館:當中的咖啡館週二到週日營運,展示許多歷史與文物,而每週五下午各團契會去偕醫館專題演講或有見證。
(9) 社區才藝班:每週二晚上。
(10) 馬偕安寧病房:定期支援安寧病房的事奉。
(11) 仁濟安老所:每主日帶安老所老人禮拜。
(12) 新重光托兒所:約34位幼童,含安親班7人。之前人很多,但因之前主任更迭頻繁而造成人的流失。
(13) 台神神學系淡水班:每週二晚上開辦神學系的課程。
(14) 淡水聯禱會:和其他教會聯合一起禱告。
三、心得
1. 重視宣教的教會:從這麼多外展機構及福音工作等等可以看得出來淡水長老教會是非常重視宣教的教會,這種宣教的風氣非常値得學習。不過尚未深入了解這種宣教風氣落實在會友的情形,若是每一位會友都能成為傳福音的尖兵,就真的能使福音不斷傳播。
2. 重視團隊事奉:教會人數成長到一定程度,就必須有團隊事奉才比較有辦法繼續成長。淡水教會是非常早嘗試團隊事奉的教會,走至今日仍然勇敢堅持團隊事奉,也讓教會有繼續成長的空間,傳道人與教會在這方面的努力値得肯定。
3. 異象及共識的凝聚與傳遞:一間教會如何凝聚共識及異象是非常値得探討的。主任牧師和其他傳道人如何凝聚共識,傳道人如何和長老凝聚共識,小會如何和執事凝聚共識,長執會如何和其他非長執的信徒領袖或意見領袖凝聚共識,整個教會如何一起凝聚共識並全心參與及推動,這些都是要努力去進行的。小會和事工研討會都是不錯的方式,但如何不會成為只是討論錢或徒具開會的形式,而缺乏異象分享及使命傳達,是値得思考的。
4. 增設禮拜以因應人數成長:淡水教會傳統的第一堂禮拜已經坐滿,會造成繼續成長的困難,因此未來考慮增加一堂週六的青年禮拜。人數的成長造成禮拜堂坐不下,除了建堂之外,增加禮拜來因應也是不錯的方式。
5. 團契與小組並行:這種轉型小組的方式非常特別,好處是不會影響原有教會的團契,不過也可能讓大家參加聚會過多,不知是否會造成會友疲於奔命。淡水教會似乎進行得不錯,實際上每位會友的時間分配情形値得深入評估探討。教會似乎也注意到這部分問題,因此未來希望推動家庭時間,以免聚會過多影響家庭。
6. 清晨禱告會:這種開放教會清晨禱告的形式,禱告完再去工作,非常不錯,但也表示有許多會友非常樂意參與。當初如何建立這種禱告風氣,値得探究。
7. 咖啡館營業:偕醫館的文物展示及咖啡館餐點都非常棒,値得每個去淡水的遊客參觀。文物展示的部分,除了介紹馬偕對教會的貢獻外,亦有談到對社會的貢獻。這部分如果能更加突顯,可能對非信徒會更有吸引力及見證。可惜遊客來咖啡館的人數不多,甚至尚未收支平衡,未來若更加強宣傳部份,應有所助益。
8. 安老所禮拜:台灣目前的長照機構非常缺乏心理及靈性活動,教會參與帶領安老所禮拜,是非常好的事奉,不但幫助長者認識上帝,也促進長者身心健康,値得推廣。
9. 和各教會合作:地方的各教會能一起合作禱告、推動事工,是非常美好的合一見證。而從禱告會開始,再進一步做事工,是非常好的方式。目前中會裡教會聯合舉辦的活動,也應考慮此種形式,先一起禱告凝聚共識再來推動,或許能讓各教會更樂意動員。
10. 牧師師母時間:在大教會牧師師母常常忙到沒時間在禮拜完深入關懷會友,此種方式讓會友有充足時間和牧師交談、禱告,是非常好的設計,値得推廣。
11. 牧師的病痛:牧師去年中風,會友的關懷與接納令牧師非常感動,相對的牧師也繼續抱病事奉會友,這種彼此相愛令人感動。願上帝繼續看顧江牧師的身體,也賜福給淡水教會與江牧師。另外傳道人也須注意保養自己的身體聖靈的殿,才能更長久為主所用。
1 則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