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前言
我選擇的書是蔡麗貞所著「我信聖而公之教會」1。之所以選擇前兩章來進行摘要及心得報告,是希望藉此機會針對信仰的最終權威,確定自己的神學立場,願主賜智慧並引導。
貳、 第一至第二章摘要
第一章為「初代教會信仰規範的制定」2,提到當初教會制定信仰規範的原因,是為了對抗異端,例如馬吉安及諾斯底主義。3初代教會教父愛任紐主張教會一切的真理必須與使徒的教導相符合,而使徒的教導則透過聖經正典、傳統及主教制這三個權威標準傳給後代的教會。4三個權威標準都可能有問題,但仍以聖經正典最可靠。5
第二章為「第一個信仰規範──聖經正典」6,說明大公會議並非決定正典,而是追認正典。7而正典雖然受信仰團體所編輯及影響,信仰團體也是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讀者默契才領受上帝的啟示及編輯正典。8正典鑑別標準則包括出自使徒或使徒第一代門生、以耶穌的身分或工作為中心、廣為各地教會所接受以及有屬靈的震撼力。9
參、 評價
作者說明信仰規範、信仰最終權威為使徒的教導,且指出聖經所說的「真道」、「善道」、「純正的道理」即使徒所傳講完整的福音。10我則認為與其說使徒的教導,不如說耶穌的言行與教導,因使徒的教導就是在訴說耶穌的言行與教導,而從耶穌我們也才能真正認識上帝,正如約1:18所說:「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
關於正典的部分,作者可能限於篇幅,有幾個重要問題未深入討論。第一是正典的爭議性。天主教、東正教跟基督新教的正典大部分相同,但仍有幾卷有爭議。作者有稍稍提及,11但並未討論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正典,還是應接受正典也有多元表現。作者有說明正典的鑑別標準,12但並未說明為何有這些鑑別標準。例如為何正典必須廣為各地教會所接受?若正典為上帝的啟示,為何需要此鑑別標準?另外許多鑑別標準在實際應用也會遇到許多問題,例如現在有很多人自稱使徒或耶穌再臨,他們的作品是否可聲稱為聖經?廣為各地教會所接受,但教會的定義為何?許多異端也傳佈甚廣。屬靈的震撼力則如作者所言更為主觀,每個人感受都不同。另外作者有提及正典已拍板定案,13但未提及如何確定正典真的已完成。耶穌再臨的時候,是否可再寫一本「新新約」?
肆、 心得
作者對正典的討論讓我有很多想法,可惜作者沒有討論完整,因此以下就針對沒有討論的地方進行探討。
我以前有時對聖經受到許多人為影響,是否能作為信仰最終權威有些擔心。而我的信仰理性基礎是從接受耶穌復活、接受耶穌的權威開始,因此以下討論就從這裡開始繼續分析。我發現耶穌接受聖經的權威和觀念,多次引用舊約聖經,包含律法、先知、智慧文學。例如太4:4「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裏所出的一切話。」」引自申8:3、太9:13「經上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引自何6:6、約13:18「我這話不是指著你們眾人說的,我知道我所揀選的是誰。現在要應驗經上的話,說:『同我吃飯的人用腳踢我。』」引自詩41:9。他完全肯定聖經,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太5:17-18 新標點和合本)他所說的「律法和先知」就是指聖經,這從路24:27「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及當時猶太人的文化可以看得出來。並且從太4:4「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裏所出的一切話。」來看,耶穌很可能認為聖經就是「上帝口裏所出的一切話」。如此看來,即使聖經有很多人為的問題,在上帝的介入與看顧之下,仍然可能超越這些困難,成為信仰的權威。
以聖經中所記載耶穌的言行教導來證明聖經,可能有人會批評為循環論證。但其實我是以一般文獻的角度來看聖經中所記載的耶穌,從耶穌的復活肯定耶穌的權威,然後再由耶穌去肯定聖經不只是一般文獻,而是上帝的話並具信仰權威,因此並非循環論證。
另外可能有人質疑新約對耶穌的記載是否可信,是否可能受到更動。但新約聖經已經是離耶穌時代最近的文獻(除了多馬福音尚有爭議),而四福音一致地顯示耶穌接受聖經。常有人提出君士坦丁皇帝及大公會議是否可能去更動聖經,但其實新約抄本的年代,特別是福音書,都早過君士坦丁皇帝及大公會議。如果還有人認為有經過更動,也應找出更動前的版本作為支持,否則難讓人信服。
另外耶穌講的聖經是舊約聖經,那時新約聖經尚未出來,耶穌不加引用是可理解的。而如果聖經只有舊約聖經,又太過不合理,因耶穌的言行及教導對信仰是不可或缺的。且耶穌也將自己的話和聖經的權威並列,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太5:18)以及「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太24:35)因此一定要有新約,新舊約正典一起成為信仰的權威。
但新舊約正典是指什麼呢?是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或基督新教的新舊約正典?未來是否可以有新的經卷加入呢?例如摩門經?如果以耶穌言行及教導為中心,摩門經等不以耶穌為中心的經典就可以輕易排除在正典外。而未來是否完全不可能有新的經卷,由於現代離耶穌的時代已遠,要產生以耶穌言行及教導為中心的新經卷較為困難。除非耶穌再臨的時候再產生新的經卷,但那時可能也不需要。
至於不同教會傳統對新舊約正典的小歧異,也可以參考耶穌對聖經的看法。耶穌接受舊約律法、先知、智慧文學,但沒有記載到他所認知舊約正典的詳細範圍,也沒有去探討哪一卷是否為正典。這可能顯示這些小歧異並不是他關注的重點,他可能是單純地接受當時的正典。但是他是否肯定那些被質疑的經卷的權威,其實不得而知。對我們而言,一種選擇是接受其中一種教會傳統所認定的正典,一種選擇是接受所有的正典,另一種則是只接受所有傳統都接納的正典。或許耶穌覺得這些小歧異對我們並不重要,任何一種態度都可以。這些小歧異對於正典作為信仰權威的功能,例如判斷異端等,影響也不大。另外其實我們已經很幸運,有正典可倚賴,而新舊約形成前或形成中的人甚至沒有正典可以看呢!
------------
1 蔡麗貞,《我信聖而公之教會》(台北:校園,2004)。
2 蔡麗貞,《我信聖而公之教會》,33-44。
3 蔡麗貞,《我信聖而公之教會》,35-7。
4 蔡麗貞,《我信聖而公之教會》,40。
5 蔡麗貞,《我信聖而公之教會》,40。
6 蔡麗貞,《我信聖而公之教會》,45-52。
7 蔡麗貞,《我信聖而公之教會》,48。
8 蔡麗貞,《我信聖而公之教會》,48-9。
9 蔡麗貞,《我信聖而公之教會》,49-50。
10 蔡麗貞,《我信聖而公之教會》,42。
11 蔡麗貞,《我信聖而公之教會》,42-3。
12 蔡麗貞,《我信聖而公之教會》,49-50。
13 蔡麗貞,《我信聖而公之教會》,43。
參考文獻
蔡麗貞。《我信聖而公之教會》。台北:校園,2004。
1 則留言:
好棒的分享:)
嘻嘻嘻
我昨天從圖書冠也借了一本她的書耶
叫做《十字架討厭的地方》
在討論很多議題
看完跟道仁哥分享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