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好書介紹:敘事從家庭開始

台神  王道仁

這本書是我在CPE讀的書當中,很推薦的其中一本,是列小慧寫的,在2009年突破出版社出版。書中介紹敘事治療,並以自己親身經歷來講解如何進行敘事治療。

一、        本書對我的幫助
1.     書中建議要將問題外化,就可以讓人有空間去檢視問題,並決定是否要繼續被問題控制(p32-34)。這種作法確實能增加自信與掌控感,或許能幫助案主充能並面對問題。我本來擔心這種作法需要認知功能良好才能進行,不過以作者家庭為例,小孩也能相當程度被點醒。
2.     書中提醒社會主流價值是被建構出來的(P45-50),這讓我對別人的許多期待,是否也是受制於主流價值?有時我的一些看法和主流價值觀是衝突的,因此會讓我焦慮。看完這本書也提醒我主流價值不見得一定是對的,可以放心地去走出自己新的一條路。這也和書中提到敘事治療是發掘多元生命故事、發現生命的豐富吻合(p31)。
3.     書中分析香港升學主義造成的問題(p88-93),其實台灣的情形跟香港類似,之前上基督教教育的課時也有討論這個問題。成績的好壞會影響學校的選擇,進而影響工作賺錢的情形,雖然不是絕對的,但仍有相當程度影響。但賺錢與否並非人生唯一價值,其實很多工作雖然辛苦,但仍能養活自己。不過這又牽扯社會階層的問題,貧窮的階層若不仰賴升學有時很難脫離貧窮。話說回來,若不到貧窮的程度,或許不用太在意這部份,我想應該要容許多一點空間。
4.     對於社會主流價值,在代與代之間主流價值也會改變,因此會有代溝。但人若能更敏感自己一些價值也是被建構出來的(p41-44),就比較能容許別人有不同想法,這對我自己也是一個提醒。現在我還沒有小孩,但未來在教養小孩上,是否能容許他們違反我們這一代的主流價值?這是值得思考反省的。
二、        對本書的評估及或不同的觀點,提出問題
1.     後現代敘事治療最強的地方,就是指出我們既有價值觀並非絕對,而是被建構出來,這可以讓我們跳脫一些錯誤的主流價值觀。那到底什麼才是建立價值觀的標準呢?從信仰觀點來看,上帝是絕對的標準。不過問題在於我們並非上帝,因此實際在面對價值判斷時,我們依據信仰的判斷標準仍然必須被挑戰和檢驗。
2.     將問題外化,是否可能變成推卸責任?是否合乎聖經的觀點?問題外化確實可能讓自己和問題脫鉤,但這是為了減少問題對自己的控制,並鼓勵自己負起責任去控制問題。因此使用得好的問題外化並非推卸責任,而其實聖經中羅7:20也談到「若我去做所不願意做的,就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做的。」因此問題外化並不違背聖經。但仍要小心不要使問題外化變成不願意負責任去面對問題,例如沒有改變動機的案主即使將問題外化,仍然可能不願去負起掌控問題的責任。
3.     為問題命名的方式,可以增加掌握感,並促進問題外化。但這個流程在書中描述起來,也可能讓人覺得有些幼稚或不專業。但面對成人只要用適當描述用語,例如「你怎麼稱呼這個困擾你的問題?」等,其實不會有這些困擾。
三、        是否可應用在臨床事奉上
1.     若要使用敘事治療的方式來幫助案主,首先我們本身必須敏感察覺錯誤的主流價值,並幫助案主看出這一點。再來也必須找出案主的獨特結果,並加以肯定。其實基督信仰在台灣本來就不是主流價值,因此依據基督信仰的協談本來就有敘事治療的特性。不過我沒有完整使用過敘事治療來幫助案主,因此也不知會遇到什麼困難,必須累積更多經驗才會知道。

1 則留言:

Zobirwen 提到...

!!!!
敘事治療耶ㄎㄎ

剛好寒假剛了解過它
我是讀心靈工坊出版的
《從故事到療癒─敘事治療入門》開始了解的:)

我覺得敘事治療當然建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看法
不過我很喜歡它對社會脈絡and主流價值的假設跟想法

嘻嘻嘻
改天多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