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7日 星期三

學習宗教對話

因為一些人的回應,現在有一點想要進行宗教對話
不過宗教對話稍一不慎就會變成互相攻擊跟傷害
我想大家多少都有被信仰別的宗教的朋友有意無意的傷害
在這裡首先代表基督徒對所有人道歉,
如果我們傷害了您們
我們誠心表達歉意,並且願意學習改變

再來呢,就是建議想回應的人,不管是基督徒或不是基督徒
都希望多一點分享,少一點情緒字眼
當然會有情緒性字眼一定是過去有受過傷害
表達出來也是一種抒發的管道
但相對來講,也有可能無意間造成對別人的傷害
不過情緒字眼對分享和對話並沒有幫助
有的時候反而會妨礙對話,因此建議減少

再來就是建議回應的問題能比較有一個主軸
如果是一大篇文章,有的時候不知道表達的重點在哪邊
我個人回應起來會比較不知道要朝哪個方向
如果一定要把整篇文章貼出來,建議就是附帶把一個主要問題列出
這樣比較能討論跟回應

另外就是因為我時間實在有限,
很擔心不能及時一一對大家的問題做回應
特別有的人的問題一次就提出來很多
因此只能盡我的力
如果有沒回答到的問題,也希望多包涵
如果很希望針對某個問題對話,
也可以再次提出

最後就是表達一下,其實我覺得各宗教一定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當然一定是覺得自己所信的最好才會信
但這不代表不能從別的宗教信仰去學習或參考
因此我也期待從大家身上多學習囉

26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空),「無實體的真實存在」.

匿名 提到...

箴言4:23
你要保守你心,------因
勝過保守一切.------外境
因為一生的果效-----果(善/惡/中性)
是由心發出.-------自心

萬法唯心造!

匿名 提到...

對!一切唯心造!無一個{永恆不變}{獨立自存}的 {神我} !

匿名 提到...

佛陀涅槃後至佛法滅盡前,大致分為(1)正法時期(2)像法時期(3)末法時期。一般認為正法時期一千年(也有一說是500年);像法時期一千年;末法時期一萬年。

換言之,佛陀涅槃後的法運共有一萬二千年,之後除『無量壽經』因佛陀的大慈大悲救度眾生,不忍眾生六道輪迴受苦,尚須待 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下生成佛才能得度,延後一百年(無量壽經有開示)之外,所有三藏十二部經典都滅盡。而現今正是『末法時期』開始的第一個一千年,但是我們已看到社會動盪不安,殺盜淫妄之新聞不絕,倫理道德頹喪,天災人禍連年,國際糾紛頻仍,核子戰爭也有一觸即發的可能。


本師 釋迦牟尼佛於「占察善惡業報經」中,對於末法眾生做了
些描述:

  「若我去世,正法滅後,像法向盡,及入末世,如是之時,眾生福薄,多諸衰惱,國土數亂,災害頻起,種種厄難,怖懼逼繞,我諸弟子,失其善念,唯長貪瞋嫉妒我慢,設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間利養名稱,以之為主,不能專心修出要法,爾時眾生,睹世災亂,心常怯弱,憂畏己身及諸親屬,不得衣食充養軀命,以如此等眾多障礙因緣故,於佛法中鈍根少信,得道者極少,乃至漸漸於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復甚少,所有修學世間禪定,發諸通業,自知宿命者,次轉無有,如是於後入末法中,經久得道,獲信禪定通業等,一切全無。」

於正法時期的眾生根性猛利,像法時期的眾生就沒有那麼好了,
但卻還是有人修證出來,可是到了末法時期,鈍根怯弱根性的眾生就很多了。現今世界各國到處暗藏危機,只能用天災人禍來形容了,所以佛陀才會說國土數亂,災害頻起,種種人類所不能接受的苦難一波又一波的襲捲而來,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眾生「福薄」的原因。
 
天災人禍、地震、戰爭、病毒‧‧‧等這些各種災害恐懼一直圍
繞著眾生,大家都憂心苦悶,也就生不起正念和善念來,因為沒有「善念」所以福分薄弱,才會感召種種的衰惱厄難,所以「福分薄弱」和「失去善念」是我們現今世界眾生感召天災人禍之因啊!

接著佛陀又說,於末法時期,有很多因為失去正念和善念的佛之
四眾弟子們,表面雖也像在行善積功,可是這些行為只是為名為利,為求名聲和得以養身活命,所以大家都忙於世間俗世,雖然身行善法,可是心念卻不純正,以至於根本沒法專心勤求出離。

現在有一些人雖然好像是在行善助人、布施,可是做這些善事之
人,有的是為名,有的是為利,有的更是借行善之名卻做一些不法的勾當,很多人只是為了求得世間的名聞利養罷了,並不是真心的想要布施,所以表面上好像是行了善、積了功,可是實際卻無法出離生死苦海,反而造下地獄的種子。

難怪十分多人信人天善法基督教! 到了末法時期,鈍根怯弱根性的眾生就很多了。

匿名 提到...

拜神,不是學佛;行善,不是學佛;皈依法師、喇嘛灌頂,亦不是學佛。可是連在鵝頸橋請人打小人,或者代人打小人的婦人,你問她,她一定說自己是佛教徒。至於隨喜法會,在道場出入的人,其為佛教徒也必矣,只是他們許多人,實在只停留在行善和求神佛加庇的層次。

如果行善就可以得到神佛加庇,那麼,佛界便也應該成立一個廉政公署。

佛說眾生平等,豈有只對向他禮拜的人加庇之理。釋迦當年,遭他的堂弟暗算,從山上推一塊大石下來想壓死他,結果只傷到他的腳趾。釋迦怎麼說呢?說他的堂弟將來一定成佛。你看佛的胸襟何等廣大,怎會只加庇自己的信眾。要加庇,便連回教徒、天主教徒、基督教徒、道教徒亦一律加庇。

所以,有些人說這間寺的佛很靈,那間寺的佛便沒有那麼靈,這只是我們用分別心來對待佛。要靈,則天壇大佛跟小小一張佛像,也應該一樣靈。

可是學佛實在不應該求靈驗、求加庇,甚至不應該熱心於做社會福利。這種種,只能說是佛教隨順眾生,是故許可他們由此進入佛道。如果一個人,終生都停留在這層次,那實在是很悲哀的事。有如家中的晚輩,幾十年都讀幼稚園,永遠不肯進小學。

指導人學佛的法師或上師,可以鼓勵人進幼稚園,但如果要人終生都在幼稚園上課,甚至連小學課程都不向自己的信徒介紹,實在是罪過的事。這種人,叫做奪人慧命,即是斷絕別人的智慧生命,在佛家來說,其罪實在不下於殺人。同樣是生命的殺害,只不過是精神與肉體的分別而已。

那麼,到底要怎樣才算學佛呢?

首先要明白學佛的目的。佛陀的教導,目的只有一個,便是教導眾生如何解脫。

甚麼叫做解脫。

一切眾生都受到生死的束縛;無論生死,都有許多精神或肉體的痛苦;即使在生死之間的過渡狀態(即所謂中有身),也有諸般痛苦。要澈底解除痛苦,唯一的辦法便是截斷生死之流,不再受生死的束縛。這就叫做解脫。

解脫並不容易。可是工夫卻可以積累,一生生修持,便終有一生能夠解脫。這種積累,佛家稱為積資糧。成佛之路既如漫漫的旅程,資糧便即是旅途所需的旅費。

因此我們學佛,其實是積累資糧。

資糧有兩種,一種叫「福德資糧」,一種叫「智慧資糧」。

依靠福德資糧,我們才有希望輪迴轉為人身,而且能生於有佛法可聞之地,而自己亦能有機會追隨正知正見的善知識學佛。

依靠智慧資糧,我們才能建立學佛的正知正見,才能夠瞭解佛法,才能夠証悟萬事萬物的實相。

怎樣才是兩種資糧的積聚呢?

靠布施可以積聚資福德資糧;靠讀經與修持可以積聚智慧資糧。

布施不等於行善。不錯,布施中有所謂財施,跟世間所說的行善表面很相似,但實質上卻大有分別。主要分別,在有沒有持著「自我」的觀念來行善。如果捐一筆善款,便以為有神佛在自己的「功德簿」上記上一筆賬,用這些賬,就可以交換自己長命富貴,子女孝順、事業順利,那便是持著「自我」來行善,是即不能稱為布施。

布施是,根本沒記著行善的是「自我」,也不記著誰受布施,而且連自己所布施的財物亦不記在心中。一切隨緣,亳不刻意。發動這個運動,發動那個運動,如是行善,連釋迦本人及其弟子都沒有做過。他們只是隨緣救渡眾生,或為眾生說法,是為法施,功德比財施要大得多。

九三年,羅時憲教授逝世,火化後得到許多舍利,連他的弟子都覺得驚奇。火化後有舍利,是學佛成就的象徵。羅公生前,講經四十餘年,傳播唯識一系的佛法,法施的功德甚大。加上他証悟空性的智慧資糧,是故自然宜有舍利。他生前受諸般誹謗,如今卻証明他實能積聚兩種資糧。可是,筆者相信他絕少做世俗的行善事相。他做,於心胸中亦必了無牽罣,不作「善有善報」之想。

法施功德大,是因為能夠開啟眾生的智慧生命,令人步入追求解脫之門。是故佛經常說,你即使只能為人說四句偈頌,功德已經甚大,便是這個意思。

至於智慧資糧的獲得,最穩妥的辦法便是自己去讀佛經。有許多人,信佛幾十年,聽經幾十年,卻只學得一堆概念與名相,對印度佛學系統依然纏夾不清,為甚麼,只是因為不能讀經之過。

佛經難讀。是的,現存存佛經用的是幾百年以至千餘年前的語言詞彙,現代人讀起來當然有困難。但文障礙困難實際上並不是那麼大,讀過一兩本之後,困難就會迎刃而解,況且許多佛經都穿插了一些有趣的故事,讀起來有如讀《伊索寓言》、《天方夜譚》,此實足以解讀經的枯燥,文字習慣了,讀起來就有趣味。

讀經的困難在於瞭解每本經的主題。

佛環繞著一個主題來說教,一定有他的用意,即是為人生解決一些甚麼問題,而且是在甚麼背景之下來說這人生問題,這都須要瞭解。

佛經有許多系列,每一系列有各自的系統。系列與系列之間又有啟後承先的作用,這亦須一一去瞭解。

佛家經論須要導讀,原因即在於此。導讀並不是逐字逐句去解經文,而是指出一經一論的主旨與現實背景,同時指出,它在整個佛學系統中所佔的地位,它承繼甚麼思想,開拓甚麼思想,更重要的是,它對實際修持起甚麼指導作用。釋迦說法,都環繞著實修來說,並非只談道理。所以若把經論看成是宣道,那便辜負了佛陀與菩薩的用心。──說法、寫論的菩薩,是活生生的人,是歷史上現實人物,並非只是偶像。這一點,學佛的人亦須弄清楚。

是故讀經不但可以積集智慧資糧,亦能用以積聚福德資糧──要不然,你如何能行「法施」呢?無資糧積集,就談不上步入解脫之門、成佛之路。

所以學佛其實就是這麼的一回事:積集兩種資糧。但一切卻必須從讀經開始。

匿名 提到...

鈍根怯弱根性的眾生就很多信了基督教。

匿名 提到...

阿彌陀佛(Amitābha),也稱無量壽佛 Amitāyus、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等;藏傳佛教稱為月巴墨佛,是佛教中西方極樂世界的創建者。從梵語音譯而來,A 阿是「無」,mita 彌陀是「量」,buddha 佛陀是「覺」,故有自性的「無量覺」之意。祂手持蓮臺,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清淨大海眾菩薩接引十方念佛眾生。釋迦牟尼佛曾多次宣講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推薦人們到只有歡樂、沒有痛苦的極樂世界去生活,其要求就是信、願、行(念佛)具足,這是不分利根、鈍根,人人都可以修學、都可以成就的法門

據《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阿彌陀佛在成佛前的一個世間,是妙喜國的國王——世饒王。在他當國王時非常喜歡聽佛講經說法,他的悟性也很強,佛講的這些道理他很快就理解了。此後他決定潛心悟道,並放棄了王位,出家為僧,法號法藏比丘。他認為人在世間,苦海無邊,於是他決定要幫助芸芸眾生脫離苦海。他感到眾生的苦是來自自己的內心世界和外部的世界。來自內心世界的苦是因為眾生的貪欲惡欲所致,來自外部世界的苦是由於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本身就是「穢土」。再說還有輪迴之苦。他想,如果要有一個沒有任何痛苦的世界該多好呀,在那個世界裡人們的心裡沒有任何貪欲、惡念,眾生的心靈就像泉水一樣純潔。這樣每個人的內心就會沒有痛苦。痛苦最重要的來源之一內心的痛苦就不存在了。痛苦還有一個來源就是外部的客觀世界(既我們的生存環境)。他想,如果在外部環境上沒有四季、寒暑、陰晴的變化,永遠是那麼的涼爽舒適,心地清淨平等,也沒有輪迴的世界,眾生永遠生活在這樣一個極樂世界里該多好呀。

從此他發下大願,一定要成就這樣一個世界。要知道他這願力的力量是宇宙中任何一種力量都無法比擬的,這願力的力量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經過數劫的努力,他的無邊願力終於幫助他成就了這一宇宙中最理想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從此成為了十方一切諸佛都共同贊譽的阿彌陀佛。眾生通過念佛一心來到西方極樂世界。在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惡道,與諸大菩薩如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聚會一處,能夠聽受佛法,而且壽命無有窮盡,還可以知道各處其他眾生的心念和命運,得到與佛無二的智慧。

為覺悟成佛、救度眾生,阿彌陀佛發大悲心,莊嚴宣佈四十八願:

(18)十念必生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阿彌陀佛的願力,使得任何希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只要「信、願、行」這三個條件具足,就可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如果在「信、願、行」外修持三福、具足眾戒、念佛功夫深,往生的品位還要更高。因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稱嘆阿彌陀佛功德,所以念阿彌陀佛者,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加以護念。而且,不管是根性高下,只要念佛,乃至十念,現前、將來,必定能夠成佛,這是阿彌陀佛成佛前發的大願之一。所以,念阿彌陀佛修持佛法的人,「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無量壽經》)。今生能夠接觸到阿彌陀佛,也是無量劫來積累善根、福德、因緣的結果。十方諸佛與大菩薩都發願要幫助念佛眾生往生西方。眾生往生西方成佛之後,得佛智慧,還可以任意到各個佛國,幫助、救度無邊眾生。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阿彌陀經》)」

中國人熟知的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是娑婆世界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典範,在阿彌陀佛後將繼任西方教主。念佛法門即是在中國佛教流傳悠遠的淨土宗。古代禪淨雙修的永明延壽大師,曾經說過:「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不分利根、鈍根,人人都可以修學、都可以成就的法門

基督教徒(鈍根)都可以修學!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

NamoAmiDahbaya !

匿名 提到...

朋友們,既然你們已具備了淵博的知識和清晰的理解,而且我既不重要也沒有太多的智慧,向我徵求忠告是不適當的。然而,因為你們是我心中所珍愛的朋友,向我提出請求,我將從我低微而幼稚的心裏給予扼要的忠告。

朋友,除非你已成正覺,否則上師不可缺,神聖上師要依止。

除非你已證究竟真理,否則聽聞不可缺,上師教導應聽從。

僅明法義不成佛,誠將理解付實修。

擾心之地應避免,養德之處應常留。

除非悟境已穩固,否則世間享樂害,故應常住無擾地。

增煩惱友應遠離,長善德友應依止,謹記於心莫忘失。

世間活動無止期,無義活動當限制。

日夜回向己功德,起心動念常觀察。

接受上師忠告已,禪修之余任何時,常依所言善修行。

至誠投入勤修行,毋須等候很長時,結果立時即現前。

若依佛法全心修,食物資具自然來。

朋友,

追逐物欲無滿足,如飲海水渴不止,知足常樂善修習。

驕慢、自誇當避免,平靜、柔順善護持。

似具功德實無義,妨礙佛法切莫為。

利養恭敬是魔網,礙路之石應推開。

讚揚之詞及美譽,欺騙無實棄如涕。

此生幸福、歡樂、友,轉瞬即逝應置後。來世無窮應集福。

死亡之時一切離,故勿貪著任何物。

慈悲弱者不輕辱,友不貪愛敵不憎。

不嫉他人之優點,衷心敬佩虛心學。

不尋他人之短處,而應尋找自過失,如除壞血淨己過。

莫思自己之優點,常念他人之長處,視己如仆敬眾生。

珍視眾生如父母,孝視關愛如子女。

恒持笑容及愛心,言語真實無惡意。

言多無義必有失,節制言語適時說。

無義活動善行退,停止無關修行事,無益之事莫費心。

求而不得因宿業,保持快樂與輕鬆。

當心冒犯聖者尊,比死更糟無過此,誠實坦率待他人。

此生一切苦與樂,皆因過去業所致,切莫責怪於他人。

調伏自心前,無法調他人(基督徒),請先自調伏。

死時財產帶不走,莫為財富積惡業。

散亂享樂無實義,虔誠修習佈施度。

清淨戒律常護持,今生莊嚴來世福。

下淨時代怨恨多,披安忍鏜免於瞠。

懶惰令你陷輪回,當燃精進大火焰。

此生虛耗於散亂,修習禪定今是時。

邪見障礙證真實,清淨正見須究明。

朋友,輪回沼澤無快樂,趣向解脫堅實地。

好好思維此忠告,非出於口發自心。

依此修行我歡喜,你將成就自他樂。

無知的我請求你,將此忠告記於心。

匿名 提到...

基督教在宣扬教义上确实做得比佛教好,去寺院烧香拜佛的人大多是迷信而不是正信,这也是一个事实,基督教的教堂有牧师向每个教众定期传道,但是佛教就没有这种活动,僧人跟一般信徒的接触往往只是一些佛教仪式,导致大多信徒只重仪式而不重教义,甚至除了知道佛菩萨神通广大外根本就不了解佛教的教义,以至在很多人心目中佛教就是一种迷信,给了某些动机不纯的人以可乘之机,这也是佛教该注意改进的地方,幸好现在一些佛教徒也已经意识到了这点,比如杭州就有青年学佛小组,定期请和尚讲经,我想如果这种方式推广开来的话,佛教在人们眼里就不会是种迷信了。至于基督教要求教徒对佛教思想对立,那是基督教一贯的做法,他们认为世上除了基督教外没有其他宗教,这点可以不必理会,我自念佛,管他们对我如何。

匿名 提到...

本文主要希望与对比较文化有兴趣以及对基督教和佛教都感兴趣的朋友商榷,并探讨关于“上帝是否存在”、“是否有天堂、地狱”、“如何修基督上天堂”等问题。
首先明确回答:以世间法角度而言,基督教信仰的耶酥基督上帝是真实存在的。是一位能全知我们地球世界客观状况的一切,威神势力非常强大,并且很慈善的天神。信基督是能得到护佑和帮助。 基督教的天堂亦存在。在宇宙多层空间里,基督教的天堂在色界的初禅天,包括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耶酥基督是其中的大梵天王。基督教信众修行成就一般上梵众天,修行较高的则上梵辅天、大梵天。(天界由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组成。这就是人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三界”,是“六道轮回”中的天道。)

关于耶酥基督是大梵天王,基督教天堂是初禅天的论证为:

一、客观状况基本相符。

色界初禅天的特征是极其美丽,光亮无比,人生活在当中非常快乐,又称“离生喜乐地”。与基督教关于天堂的描述相符。
梵众天人的寿命是20小劫、梵辅天40小劫、大梵天60小劫,以一小劫1680万年计算,是数亿至十数亿年。与人类当前不到百年的寿命相比,近乎永恒。
梵天中人能量很高,大梵天王更是能量特别高。耶和华自称“见我面者必死”,是因为光亮太大,一般人的身体是承受不了的。基督教修行成就者去世后,蒙受基督前来接引,也是感应到很强的光。在电影《黑客帝国》系列中,扮演“救世主”的Neo去见机器人老大时就是进入一个白光照耀的大门,显然是基督文化的体现。
在梵天的形成过程方面,第三章中我们提到,佛陀在说这梵天的形成时,就是说先有天地,然后有水,正同于圣经开头两句:“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神的灵运行在水上。”
梵天成就,宇宙大爆炸,能量光度由高到低的魔身天、他化自在天、化乐天、兜率陀天、夜摩天、忉利天、四天王天、及至我们感受得到的这层宇宙空间,依次成立。《圣经》开头“神的灵运行在水上”之后,立刻就是“神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可视为宇宙大爆炸、初禅天以下欲界诸天形成的开始。整个过程在根本要点上与佛陀所说的梵天吻合。
梵天还有一个根本特征是里面的人无性别,或者说,全是单性的。新出生的天人由化生而成。在梵天众生,尤其是大梵天王眼里,性是污秽的。而基督教正是一个认为“性原罪”的宗教。
“梵”这个词,本身意思就是禁欲、清净。在《楞严经》里佛陀告诉大家,一个人只要断绝情欲,志心清净,即使不修禅定,亦可上初禅天。
基督教的牧师、修女,最初是不许结婚的。现代基督教新教(即通常所称的基督教)允许神职人员结婚,一方面可以说是一种方便之法,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出于他们对基督神性的理解不够,对禁欲上梵天的意义理解不够的缘故。
所以提醒一下基督教的朋友,修基督定要节制,最好断淫。至少去世前一段时间必须断淫修行,若是贪着淫欲,绝对上不了梵天。因为在自心贪着淫欲的情况下,梵天实质上是满足不了你的,等于你自己不想去。你自己不想去,别人也不至于硬拉你进去。
年轻时也不能纵欲。淫欲的主要问题是消耗精气神,降低能量,混浊自心,并且,在梵天众生眼里是污秽的;而梵天是能量很高,心很清净的地方。若是年轻时纵欲,能量消耗过大,即使到老了后断淫,若无有效方法提升能量,恐也难上梵天。所以修基督若不禁欲,那么至少也一定要节制。
关于如何节制、断淫,不妨参看本书第七章关于“不邪淫戒”中的内容。
其它宗教,像伊斯兰教,并不特别强调断淫。在世俗的婚姻制度方面,伊斯兰教还允许一个男人娶四个老婆,基督教强调的一夫一妻制比这严厉。一夫一妻,并且离婚就是犯淫罪,可以说是耶酥基督在无法让广大基督教徒彻底断淫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的方便教法。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伊斯兰教的主神是欲界天的天神。欲界的天神,本身也有淫欲,只是比人类淡泊而已。所以伊斯兰教的教法并不强调断淫。
虽然现在伊斯兰教出了些像本·拉登那样的极端分子非常仇视基督教世界,但那应该是属于出偏了。伊斯兰教从教理上讲并不特别排斥基督教。实际上他们还比基督教更开放一些:他们是承认基督教的上帝也是一位神祗的。而基督教却不承认其它一切神。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大梵天王先于欲界诸天的诸神出世,伊斯兰教的这位神祗出世后看看已经有了大梵天王这位神祗,当然不能说也是自己造的,至于后面地上出生的人们,出于骄傲天性,就认为一切都是^造的。

二、神性基本相符

在《起世经》中佛描述大梵天王:“诸比丘。于梵世中。有一梵王。威力最强。无能降伏。统摄千梵自在王领。云我能作能化能幻。云我如父。于诸事中。自作如是,大语已。即生我慢。如来不尔。所以者何。一切世间。各随业力。现起成立。”
大梵天王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是世间万物的造物主呢?因为他是这个世界中第一个有情生命。佛陀在《阿逸夷经》中说道:“诸弟子,此有情第一个出身(在一个新世界的诞生中),如是想:‘我是梵天、大梵天、毁灭者、一切见者、施一切者、世界之主、造作者、创世者、天主、施予者、我之主,现在将来一切有情之父。此间有情皆我所创生。为何如此?因为先前我曾如是想:其他有情也会来到此等生命世界。这就是我意念之生,此等有情果真出现。’”
实际上,万物是由宇宙规律,或者说宇宙间无始以来无量众生的识心所共同作用而形成。大梵天王以后的梵天众生,以及欲界六天下到人类众生,都是一切众生的神识业力循环的产物。只是这位大梵天王新由一次大千世界“成住坏空”的进程中第一个出来,并且又想自己是一切有情生命的创造者,然后果真有有情生命出现了,于是他就自然而然的认为这些生命都是由他意念产生的了。
《坚固经》讲述了一个喜好打听的比丘同所谓的创世者之间一段幽默的对话。一位比丘,可能是在禅定中观察到宇宙消失的境界,希望弄清这是怎么回事,就来到大梵天王前,问道:“朋友,于何处地水火风四大消失,不留任何痕迹?”
大梵天王答道:“出家人,我是梵天,大梵天王,最上有情、无上者、天主、得胜者、统领者,一切过去未来诸有情之父。”
比丘又一次重复了他的问题,大梵天王再一次给予同样教条的回答。当比丘第三次提出这个问题时,大梵天王抓住他的手臂,把他拉到一旁,开诚布公地说道:“出家人,这里的天人都这样认为:梵天见一切,知一切,洞察一切。但是,出家人,我不知道此地水火风消失于何处,不复存在。所以,出家人,你舍离佛陀,妄想在其它地方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实是一种罪恶。回去吧,出家人,回到祈愿者的身边,向他请教这个问题。按照祈愿者的解释而信仰。”
梵天有很多个。简而言之,每一个类似地球的有高级智慧生命的外星文明世界都对应一个梵天。我们基督教的耶酥基督应该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大梵天王。大梵天王们虽然个个都认为自己是万物的主宰、一切的创造者,但他们之间却似乎没什么矛盾,因为事实上那也只是他们生大我慢的习气使然而已,并不意味者非要和别人争胜,分出个高低来。所以外界也没必要多与他们较真。说起来,一个人世间的富贵者,有了一些权势财富,就觉得自己非常了不得了,梵天不知比人高多少倍,在人的面前生大我慢,是可以理解的。
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外星文明也完全可能有类似基督教的宗教。当然也可能有类似伊斯兰教的由欲界诸神创办的宗教。 现在的基督教,因为耶酥基督发了大慈悲心,所以到现在,尤其是基督教新教改革之后,教义还是以慈善为本,并且也主张信仰自由了。采取一种“信者得救”,不信者随他去的风格。虽然教理上还是一神论,但从实际行为上看,已经不绝对化了。因此外界的人,尤其是佛教徒,不要去攻击基督教,导致无谓的矛盾。即使基督教的人来攻击我们,也不可生嗔恨,只可平心静气的解释
从基督教的教义角度来说,还是要积口德,不要轻易攻击其它人,或神。毁谤任何人或神都是罪过。毁谤越有德行的人或神,其罪业越大。佛是德行极高、神通极大的神灵,贬佛、谤佛罪业可想而知。而耶酥基督并没有叫你骂人,尤其是骂佛,如果你骂人、骂佛,罪业就只能由你个人承担。无形中造大重罪,绝非智者所为。为了传教,自赞可以,毁他不行。
并且对于教理,也不可绝对化。如果对人说“只要信就能得救”,那难道一个人信基督,相信耶酥基督是为了赎众生的罪而死的,却并不按耶酥基督的教导做,纵情淫欲,甚至杀人放火无恶不作,难道这种人也能上天堂?这不等于放纵人作恶了么?而且也等于害了那个人,因为这样做根本就是让人下地狱。所以传教的时候,要强调的是按照耶酥基督的教诲做,而不能光强调只要信,就能上天堂。就像佛教,并不是说光念“阿弥陀佛”就能上西方极乐世界,得用心念,恶业消尽才行,信解行证,最重要的是身体力行。
怎么按照耶酥基督的教诲做呢?最根本的就是耶酥在《圣经》“马太福音”里向人宣示的,戒除“杀、盗、淫、做假见证”四大重罪。
佛陀在《楞严经》中开示的四种清净明诲即是戒“杀、盗、淫、妄”;佛教最基本的居士五戒即是“杀、盗、淫、妄”再加个“酒”。可以说“杀、盗、淫、妄”是一切道德规范的根本。第七章中有关于“杀、盗、淫、妄”四戒的详细分析,亦可供基督教读者参考。
另外 “酒戒”也是有意义的,不光是酒泛指一切麻醉人之物,包括抽烟。人要上天堂,死后神识是得往上升的,而吸烟的人,中脉被堵塞,死后神识上升不了,进天堂怕是困难,吸毒则危害更大。至于饮酒,西方也有说法“人一饮酒,灵魂就远去”,也是降低人灵性的事。
佛教和基督教都是教人向善的宗教,在善的标准上也非常相近。基督的神性,从旧约的耶和华,到新约的耶酥,显然有一个重大的转变,嗔心、私心大大减小,慈悲心大大增加。本来基督只是犹太人的神,主要只帮犹太人,在《旧约》中,耶和华为了帮犹太人返回故土,给埃及降了十灾,杀死埃及很多人。在《新约》中,耶酥本来也是要做犹太人的救世主的,却发了大愿,要救赎一切人。这个结果,是让其它各个民族的人与基督都结了缘,而犹太人与基督缘分倒远了。在《旧约》“出埃及记”到《新约》耶酥出世之间,正好出现佛陀出世这个重大事件。可以想像,佛陀和基督神有过某种交流。佛教也有人称耶酥基督为大菩萨,因为他牺牲自我救渡世人的所为本身就是菩萨道的行为。
现在基督教神学理论一般认为耶和华、耶酥、及基督圣灵是三位一体的神灵,但分析还有一种可能性:即耶和华是耶和华、耶酥是耶酥,他们都是大梵天里的大梵天王;耶和华要大一些,或者至少早一些,耶酥是他的儿子;耶和华一直都在大梵天没下来,耶酥则转世到了人间,他发了大慈悲心,希望耶和华救所有人,传下《新约》;耶酥离开人间后回到大梵天,又成了一位大梵天王。根据这样的分析,现在大梵天里既有耶和华又有耶酥。当然,因为他们是父子,并且神性相近,所以信*哪个都可以,没有矛盾可言。耶和华威神力更大,耶酥则慈悲心更大一些。
在基督教徒中,有一部分人,当然是少数人,是天生就比较容易成就的,那就是前世是梵天中的人。这类人也是与大梵天王缘分最好的人,是梵天眷属。
这类人因为前世的记忆,今世一接触基督教就容易生信,经过一定程度的修行就能有所感悟,与耶酥基督产生相应,只要今世不造重罪业,并且淫心消弥,去世后易往生天堂。
这类人修基督,主要应多读《圣经》开篇的“创世纪”前三章。其实质就是回忆起前世在天堂里的情形。
但是这类人修行有成,只能回忆起前世的事情,这是这种修行的特色,与佛家人不同。因为这不是一种深度的禅定精神修行,而只是一种特别针对梵天的回忆。
佛陀在《阿逸夷经》中讲述这类人的修行时说道:“诸弟子,于此,第一个出现于此世间之有情生存时间长,相貌较庄严,力量较大,但在他以后而生的有情则生存的时间较少,相貌一般,力量较小。诸弟子,若有情从彼界而亡,来生此界,如是来已,其人或许离弃在家生活而出家,如是出家、勤勉、精进、虔诚、实在、富有智慧,速证喜乐禅定,以此喜悦之心,忆想前生之处,但不再记得比此前生更早之事。其人即说:‘彼是应受恭敬之梵天,征服者、一切见者、施一切者、世界之主、造作者、创世者、天主、施予者、我之主、现在将来一切有情之父。我们由他而生,他是常一,永恒不变。他将永远永远存在。但是,由他创造而来此世间的我们都是无常的、变化的、不定的、短暂的、注定要消亡的。’”
基督教的高层次修行人只能记起在前世梵天中的回忆,而记不起更多前世,这是基督教否定轮回,只承认有天堂、地狱、人间的根本原因。但实际上,大家可以看到,如果只有天堂、地狱、人间,那撒旦是怎么回事呢?鬼神又是怎么回事呢?并且,若说天堂是永恒的,那人是怎么来的?
撒旦是欲界第六天的某位天王。欲界的特点就是有性欲。人若是贪性欲,那撒旦很高兴,因为这样的人总在欲界里,是撒旦的眷属。但人若是要修梵行,说不定就要来捣乱了,因为那样你就可能要超出他的范围,成为梵天眷属。这是修基督有可能碰上魔障的原因所在。
大多数的人,包括多数基督教徒,前世并非梵天中人。所以想修基督成就,并非那么容易。所以说一般还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应该信佛。至于已有的基督教徒,并不鼓励你改信佛教,宗教信仰是自由的,你只有在详细了解佛教和基督教的基础上,才能无误地做出自己选择。
你如果决定信基督,那么第一信仰要更加虔诚、对基督要更加至心恭敬;第二要按照耶酥基督的教诲生活、行事,戒“杀、盗、淫、做假见证”四根本重罪;第三就是减少对财、色的贪欲,耶酥基督曾说“富人进天堂比骆驼穿针尖还难”,当然并不是说有钱就有原罪,而是指在赚钱过程中对外可能造下很多恶,对内则意味着这人的贪欲特别强,不赚非法的钱,并且贪欲不强乐善好施,当然是可以的;第四就是多读《圣经》;第五不要诽谤佛教,对佛教可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依*信仰基督以免地狱恶报,还不能绝对保证。因为基督是一位天神,他的慈悲是有缘大慈,要得到他的帮助你必须符合他的要求才行,若不符合,比如贪淫,或者犯杀、盗、做假见证等重罪,他就可能把你认作撒旦同伙,任你怎么求,他都不会管你;或者是你罪太重,虽然虔诚,他虽然也想帮却帮不了你。这种情况下,你只有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佛是无缘大慈,无论任何人只要你念佛,他就会帮你,并不在意你生前是信什么教的。
像阿弥陀佛、或者地藏王菩萨、观世音菩萨这样的佛菩萨,他们的能量极大法身无数,他们关心的人不限于我们这个地球世界,十方六道众生都是他们关注的对象,而耶酥基督大梵天王就在我们地球世界,也只关心我们这个世界的人。
如果去世后如预期般蒙基督接引,那当然很好。但如果未蒙接引,那实际上就意味着往生天堂失败了。这个时候如果不是业障太重而直接入地狱的话,中阴身还能存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中阴身有可能碰上众神辩论你的罪业轻重,并且还可能会把你在世时的所有善恶行为全都给你看一遍,以让你心服口服。如果恶业比善业重,就要把你下地狱了。这个时候你若跟他们辩论是没有用的。只有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南无地藏王菩萨”,因为阿弥陀佛,或者地藏王菩萨,他们一来,其它就都退避三舍。阿弥陀佛会接你去西方极乐世界,地藏王菩萨则会让你免受三恶道苦。
请注意,阿弥陀佛来的时候,可能光非常强,这个时候你不要怕,你投进去,不会有事,佛是大慈大悲的,不可能害你。人为什么感到害怕?那是因为恶业障碍、心不纯净的缘故。你要赶紧忏悔自己的恶业,纯净自心,让阿弥陀佛的光把你融进去。
其实无须等到众神辩论你罪业轻重的时候,只要一发现未蒙基督接引,就立刻开始念佛;或者在众神辩论的时候,不用管他们辩论什么,也一味念佛。因为在那种情况下,辩论是不能改变结局的,唯念佛有用。这是中阴身状态下需要注意的,顺便在此一提。
若是原先信基督,阅读了本文后又对修佛超出六道轮回发生兴趣,但又不忍放弃原先基督教的修行和缘分,可在今世修基督上天堂之余,发愿在天堂里等后面的佛出世时听闻佛法,然后从天堂下来之后再入佛道。
总之,佛教在教理上可以毫无成见的容纳基督教,但基督教则因为其教理上的绝对性和局限性,不能与佛教教理完全兼容,当然能够兼容的为主要方面;在神性方面两者都是劝人向善;在行为方面,两者都有戒律要求。所以佛教和基督教总的来说可以和谐相处。无论是作为普通教徒还是专业的传教人士都应该相互尊重,不可相互攻击。
就当前来看,基督教攻击性强些。比如佛教并不说只要不信佛就会下地狱,不说信基督会下地狱,但有些基督教的朋友却屡对我说不信基督就会下地狱,乃至说信佛会下地狱;佛教徒通常认可基督教的神祗,大梵天王是一位远高于人类之上的大神,有的佛教徒称耶酥基督为菩萨,毫无贬低之心,但有些基督教的人却完全不承认佛教的佛菩萨;佛教徒甚至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基于常理也认可基督教的神迹,而有些基督教徒却以视而不见的态度一概彻底否定佛教历史。 简而言之,基督教与佛教在“有嗔”和“无嗔”,“有求”和“无求,”“有我”和“无我”等方面截然不同。
至于佛教徒若是看见其他外教的人贬佛谤佛,只跟他们平心静气的讲道理,不起嗔心,更不应当由于嗔怒而攻击对方,也不要在无谓的情况下(比如你的话对方不听,而只会一味谩骂)与对方做过多辩论,以免对方在无知中造下过多的谤佛恶业加害于他。如果没有把握使其改变,可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即“以默待之”。

匿名 提到...

〈路加福音〉第六章第三十七节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可是中国基督徒中的若干人士,依旧喜欢针对着佛教,做多样性的论断与抨击,甚至到佛寺中散发传单,也有基督徒发出中国全面基督化的论调。其实这些人,既无诚意理解佛教,也未真正理解基督教,仅凭狂热的信心,形成一股排他扬己的气焰而已。

無非想擴大自己勢力 !

匿名 提到...

Please share ur view of Christianity ?

Anything special u want to tell me ?

王道仁 提到...

幾點回應囉:
1.關於基督信仰是否認為性是不好的:在過去曾有部分學者如此認為,但目前大多認為性是上帝創造的,在合宜的夫妻關係下的性關係,是美好的。可參考以下經文:
創2:22 耶和華 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跟前。
2:23 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
2:24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2:25 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並不羞恥。
林前7:28 你要是結婚,不算犯罪;未婚的女子結婚,也沒有甚麼不對。
2.基督信仰有沒有戒律呢...最重要的戒律是什麼呢:
我覺得是耶穌所說:
太22:35 內中有一個人是律法師,要試探耶穌,就問他說:
22:36 「夫子,律法上的誡命,哪一條是最大的呢?」
22:37 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 神。
22:38 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22:39 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
22:40 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所以正如基督徒不會喜歡別的人隨意批評基督教一樣,基督徒也不應隨意批評別的宗教,這就是愛人如己。
道仁

匿名 提到...

至親愛的道仁兄:

其實很有時在日常生活中和大部份的基督徒朋友相處接觸(工作上/私下), 感覺到好像如果自己不表明是其他的宗教信徒, 氣氛會和諧得很. 一旦表明是其他的宗教信徒, 他們給我好強烈有色眼睛感覺, 好像我是外星人? 真的語氣不同 ! 真煩悶 ? 何必都是地球人?!

匿名 提到...

有人啞,這是毀謗人的緣故。

王道仁 提到...

繼續之前的回應:
3.關於上帝是否創造宇宙,以及耶穌是不是只是梵天之一,我想這就是基督教跟佛教觀點不同的地方,因為基督教認為上帝是一切的創始者,並且超越時間空間。而耶穌是上帝成為人,因此不是梵天之一。不同宗教就會有不同觀點跟結論,這邊的歧異我想是無可避免的。宗教對話來講,各宗教一定會有共通點,但也一定會有不同的點,從共同當中我們可以去肯定彼此,而從不同當中我們也才有學習的機會。

4.傳教是不是應該強調行為,而不是只要信就能得救:
這部分也是基督教跟佛教的歧異點。因為基督教認為行為不能救人,正如聖經所說:
羅馬書3:20 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 神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
詳細的討論可以看文章:我喜歡基督信仰的地方:藉著信來得到接納

當然行為的部分還是要談,因為基督徒還是要學習如何去過生活才是上帝所喜悅的,但成為基督徒的關鍵則不在行為,而在信心。

還是很感謝大家的回應,希望大家一起學習。
道仁

匿名 提到...

親愛的道仁兄:

其實我理性上十分認同佛法偉大智慧和圓滿.

但情感上都傾向基督教的愛.好矛盾 !?

身為一基督徒可以皈依二種宗教嗎 ?

何解我們基督教不能容納外教 ?

恩 上

匿名 提到...

這部分也是基督教跟佛教的歧異點。因為基督教認為行為不能救人 ?

這也是基督教一直誤入歧途. 佛教說智慧(般若), 根本和基督教了解不同 ! 佛法都沒說行為自救 !

請先放下你們基督徒多年來先入為主之成見, 不要一直以聖經無上權威性去了解別人.請入佛法去修行一下, 理解可能不同 !

我從前是一名基督徒, 後來才能明佛法根本說法 !

王道仁 提到...

謝謝您的指教。我是根據前面其中一位的回應:
"就像佛教,并不是说光念“阿弥陀佛”就能上西方极乐世界,得用心念,恶业消尽才行,信解行证,最重要的是身体力行。"
我以為上面的意思,就是佛教講求要有身體力行,也就是行為,才能上西方極樂世界。或許是我理解有誤?請多做說明好讓我能學習。謝謝!
道仁

王道仁 提到...

頌恩:
你的問題很不錯阿...我有幾點看法:
1."包容其他宗教"的定義:包容其他宗教是什麼意思呢?是完全接受其他宗教的教義嗎?從許多佛教前輩給這個BLOG的指點來看,就可以看出許多教義上會有分歧。分歧不代表不能合作或對話,但是在分歧點就會選擇立場。比如說,假設佛教主張耶穌是梵天之一,而且世界是緣起性空不是被創造(我不知道這樣理解對不對...有誤請指導);但基督教主張耶穌是上帝成為人,而且上帝創造宇宙。
基本上,每個宗教都會去解釋其他的宗教,例如佛教解釋耶穌是誰,或基督教解釋釋迦牟尼是誰,不同宗教間也很難互相去接受對方宗教的解釋。但為什麼佛教讓人感覺能包容基督教,基督教卻讓人感覺沒辦法包容佛教?可能是因為基督教圈子裡有時會讓人覺得信佛教好像不好,但佛教界卻讓人感覺信基督教也不錯(當然這部分也有很多不同看法)。所以呢,我覺得基督教進步的空間在於,不要隨便就否定佛教徒或佛教所有教訓,因為例如慈悲,就是很值得肯定。當然基督徒還是會覺得佛教對耶穌的認識不夠正確,不過這也是難免的,就好像佛教徒也會認為基督徒對耶穌或釋迦牟尼的認識不夠正確一樣。
但是一些看法不同不會妨礙宗教對話,還是可以去發現彼此共通的地方。而對彼此不同的點,可以去肯定對方宗教的優點,然後檢討自己宗教的缺點。
2.上帝為什麼要求基督徒要對上帝完全忠誠呢:其實這就像一位父親或母親很希望親生兒女認他一樣。父母總不希望兒女去認錯人囉...當然前提是真的親生父母才行...這就要智慧去判斷囉...
3.如果問我的意見,我的建議是可以去多參與,多了解,多體驗,不用覺得來教會就不可以去學佛學,或學佛的人就不能來教會。當然最後可能還是會選擇一個立場,但不用勉強自己現在就要做決定。等到你真正體驗了上帝,被他的愛充滿,再來做決定不遲囉!

王道仁 提到...

"一旦表明是其他的宗教信徒, 他們給我好強烈有色眼睛感覺, 好像我是外星人? 真的語氣不同 ! 真煩悶 ? 何必都是地球人?!"

不好意思讓您有這種感覺囉...這是我們基督徒應該調整改進和學習的地方。請您多加包涵囉!
道仁

匿名 提到...

虹光成就 !

聖者成就 !

Na Mo Ami Dah Ba Ya !

匿名 提到...

基督教只是BB基礎班 !
還有天主教(小學),
佛法(中學和博士學位(金剛密法))

基督徒不會明深入真正佛法法義 !

看這位道仁兄的文章自然明白了 !

匿名 提到...

親愛的道仁兄長 :

有時候聽牧師講道, 都覺得我們基督教挺小氣的! 和 身旁自己和親朋好友很多發生事情是基督教解釋不了, 佛學解釋會好合理的 !

我想皈依佛法, 應沒問題吧 !

頌恩 敬上

匿名 提到...

你可以讓他先認識佛教。一九五八年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師求學時,遇到一件事可供參考。「台中佛教慈光圖書館」是李老師建立的,每逢星期三,老師在此處講經。當時李老師命我做圖書館的管理員。有一天早晨來了一位客人,在閱覽室看書。他是對面教堂裡虔誠的基督徒,談起來還是同鄉,自然就格外親切,他就想度我,覺得我很可憐,拜偶像,將來要墮地獄。

  我了解他的動機,為他泡了一杯好茶,恭敬的聽他教訓。他講,我都點頭;他講了兩個鐘點,我點兩個鐘點的頭。我們館內的同事還有很多在看書、看報的人,看了我們談話模樣,好像佛教徒一句話都不能對答,總讓這位基督徒在佛門指責批評。所以,他愈講愈高興,似乎得意忘形。

  講了兩個鐘點,他也很累了,我就請他休息一下,接著我向他請教一個問題,他允許了。

  我說:「假如我們要批評一篇文章,是不是先要把這篇文章仔細看過再批評?」

  他說:「是的。」

  我說:「你在此批評佛教兩個鐘點,你有沒有看過佛經?有沒有來聽過佛教的講經?」

  他說:「沒有。」

  我說:「你未免太大膽,太過分了一點,你的兩個鐘點批評是對佛教嚴重誤會與曲解,不怕在座的人笑話你!」

  我這麼一說,他滿面通紅轉頭就走了。

  這個人不錯,第二天他帶牧師來看我,態度也很恭敬。我送了一些佛書給他們,並說歡迎你們批評,你們的精神可佩,佛教徒太多了,墮地獄的人太多了,你們若度這麼多的人是功德無量。但是想救這麼多人,你們必須要研究佛經,要認真來聽經。若不把佛經明瞭透徹,知己知彼,而後才能百戰百勝,否則對於佛法一無所知,這樣的批評只是被人見笑而已。我這麼說,他還能接受,我也很佩服他們。

  先讓他認識佛教,了解佛教,然後再批評佛教,才說得過去。佛教是智慧,連上帝都歡迎。對於異教徒學佛,我們要幫助他,讓他明瞭學佛決定不影響宗教信仰。他是基督徒,如果佛教要拉他,而改信仰佛教,這樣就違背佛教的精神,違背倫理。譬如,叫你背叛父母而尊重老師,世出世間皆無這種道理。佛教對於上帝非常尊敬,上帝如一國的元首。佛陀是大眾的導師,辦教育的人士,所以任何宗教徒都應該學佛。

  不學佛就是不求智慧,修學佛法與信仰宗教沒有抵觸。明白此理,家人要是勸你到基督教堂去,你就歡歡喜喜去上他的教堂,去受洗。你在教會裡作菩薩,把真實智慧介紹給教友,讓基督教友都有智慧,如此則可化解許多誤會、爭論,致力於世界和平,這正是菩薩普度眾生的大事因緣。

匿名 提到...

請看吧 ! dr.王道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