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

青年與華語禮拜的再思

在思考青年與華語禮拜的時候,自己內心其實是很矛盾的。因為自己的河洛話(俗稱台語)並不是從小訓練,加上沒有練習的環境,從小就聽不懂河洛話。但是藉著不斷參加河洛話的禮拜,並唱河洛話聖詩,慢慢地也開始學會聽懂河洛話,並漸漸練習講。後來到了需要看診的時候,才是我河洛話大幅進步的原因:因為開始有環境可以練習。

台灣的青年,特別是北部,之所以河洛話一直退步,就是因為完全沒有河洛話的環境,只靠家庭環境也未必有辦法阻擋這個趨勢,更何況許多年輕家庭在以前華語政策的推行下,已經失去講河洛話的能力。這個趨勢也漸漸影響南部,特別在南北學生互通的大專以後。

因此推行華語禮拜,雖然能幫助青年回到教會,卻也減少了青年接觸河洛話禮拜的機會。但另一方面,若沒有華語禮拜,青年連來教會都不肯的話,就更別提接觸河洛話。

有位牧師曾經努力推行華語禮拜,他的方法是先把青年邀請回教會,然後慢慢地在華語禮拜中,夾雜一點河洛話以及一些河洛話的詩歌。在河洛話的比例慢慢地提高之下,漸漸青年也比較聽得懂河洛話。另外他也要求禮拜的事奉人員必須河洛話禮拜、華語禮拜兩個來輪替,一方面促進教會的向心力與合一,另一方面也鼓勵事奉人員學習河洛話。透過這樣的努力,不但達到青年有辦法聽得懂,也漸漸幫助青年能學習河洛話。

這樣的作法唯一的缺點是,若是後來教會內的青年大都聽得懂河洛話,而漸漸地比較多使用河洛話時,新的福音朋友可能會不適應。因大家河洛話的程度已經慢慢成長,而這些新朋友才剛加入。也不知道有什麼解決方式...還是來個三堂禮拜,初階、中階、進階?

願上帝引導帶領長老教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