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5日 星期五

當醫生的感觸:人生如夢

神學院口試的時候,有老師問這個問題:當了這幾年醫生,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其實我本來是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所以就照實回答。不過後來反覆思想,就逐漸開始有感觸...

當醫生就是會接觸許多的病人,很多令人印象深刻,有人年紀輕輕就得了癌症,所有的理想抱負和人生的追求一夕成空,撒手而逝,而家庭的苦難才剛要開始。有人辛苦大半輩子,買了別墅希望要好好養老,卻要開始洗腎,一切的計畫都要改變。正如聖經所說:

詩篇90:10 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許多的計畫、預備、安排、防範...只要疾病死亡一來,一切都成空。人生意義若建築在讀好書、賺大錢、結婚生子、成家立業、爭名爭利等等,當疾病死亡降臨的時候,這些都轉眼成空。

人生到底什麼才是重要的呢?當疾病死亡今天降臨,自己會不會有遺憾呢?對我而言,我願意學習把人生交給上帝,學習實踐愛與公義、傳揚真理,希望當我離開世界的那一天,沒有遺憾。

15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送給你台大王醫師:

急流勇退 - 許冠傑
曲︰許冠傑
詞︰許冠傑

名成利就 人人想擁有
誰料此刻祇嚮往自由
留住這光輝 今天不再等候
奮勇地退出這急流

*求名逐利 時常多爭鬥
嚐盡圈中的歡笑淚流
人在那高峰 始終都不免跌後
長日擔憂心神倦透

#不奢望天長地久
祇要是曾經擁有
今天內心感足夠
應走時候決定放手

+至愛知音 感謝你恩深厚 〔THANK YOU〕
臨別依依不忍再望轉頭 〔GOODBYE〕
期望你記住我 今晚分手以後
從舊歌中心靈互扣

重唱 *,#,+

期望你記住我 今晚分手以後
從舊歌中心靈互扣

匿名 提到...

人間三十載
與天下相比
不過夢幻一場
任人生一渡
豈有長不滅

王生 !

匿名 提到...

我以為你們看多了就會麻木了,(和我們一般人不同)因為你們將來會遇到的狀況會很多。像我就很怕去醫院,因為看到生病的人,我會很難過。

匿名 提到...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匿名 提到...

我們對於人生如夢這四個字再熟悉不過了。但我們卻很少認真去想它蘊涵的奧意,這當然也不是我一篇短文可述得盡的。我只能隨筆談上幾句而已。
既然人生如夢是對人生狀況的一種近於真理的描述,我們不防把人生與夢等同而觀。那麼我們現在就在夢裡。做過夢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那就是我們在夢中絕少知道自己在做夢,即使偶爾有時明白是在做夢,但也並不能因此而醒來,依然將夢做下去,不久就忘了這難得的清醒。因此夢中的我們總是把夢境當作真實。我們會在夢中經歷各種比現實誇張變形得多的事,任何荒誕的情景都可能出現在夢裡。我們不防將夢看做一種魔幻現實主義,因為再怎麼古怪跟現實還是緊密聯繫著的。古時候有黃梁夢,在短暫的時間裡可以演完人一生的戲,而且演得那麼精彩,遠遠超過現實。

因為我們不曉得自己是在做夢,所以夢中人絕對相信夢中一切是真實的,他根本不會有懷疑的念頭產生。這時他就有了主體與客體的分別,並對夢中的我和夢境產生了強烈的執著,從而為自己的夢想忙碌奔波不已。由於夢和現實有著本質的相同,所以夢中人也同樣有大喜大悲,有極度的喜悅和恐懼,有平靜也有痛苦。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一個好夢的打斷而在醒來後的一段時間裡依然想念著,並不相信它僅是一個夢。有時候我們因為太痛苦太恐懼而驚醒過來,醒後很長時間都無法從深深的哀傷中緩解過來。古來中外不少作家筆下都有主人公因一個夢而改變命運的,可見夢的確等價於人生了。我們說夢如人生是很難有人可提出異議的。

人生如夢與夢如人生只是詞的順序變動了而已。但世間許多人只肯相信後者,而對前者總抱著懷疑。人生在他們看來是很實在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現實得很的,絕對不同於虛幻的夢。夢無論好壞,再長不過一夜的時間,大多只有幾小時,甚至幾分鐘,醒後就煙消雲散了。可人生似乎不是如此,太漫長了,快樂或痛苦的感受也太強烈了,而且現實沒有夢那麼荒誕,而是更加理性和有著強大的社會制約。這樣說來,人生如夢,只能算做一個善巧的比喻,與實際情況是大有出入的。

然而果真人生如夢僅是文學家的修飾語嗎?我得對你說不。既然夢如人生,在夢中發生的一切你都會把它當做真實,當然是還沒醒的時候。那為什麼人生就不可以是夢呢?你怎麼斷定它非夢?如果你現在就在夢中,自然你會感覺一切都是真實的,你絕對不會說我現在在做夢,只有醒後你才有那個能力。那麼你現在在人生的大夢裡,你認識不到它是夢,而把它當作真實,那也是再合理不過了。這正可作為你在夢中的證明。

讓夢中人放棄做夢的執著是極難之事。你跟他說人生如夢,他還要百般狡辯,我幾天不吃不喝就得餓死,我做了違法事就得進監獄受苦,我為了生存要不斷的奮鬥競爭,忍受一切痛苦,你能說這些都是夢嗎?還有我一個大活人和天天跟我打交道的人,難道也都是夢中人嗎?你還別說,這些還都真是夢。我們還是拿平常的夢來說。平常我們在夢裡的世界也不會比現實世界少什麼吧?我們一個人做著夢,整個大千世界,無窮無盡的人事都跑出來了,我們還把它當真,還在夢裡經歷種種事情,一心為自己在夢境的地位和得失而爭奪不休,直到大夢初腥。等到我們把兩眼睜開,才知道那不過是個夢而已,夢裡的一切都沒了,那不過是我們心的妄相。我們在夢中與情人愛得死去活來,與仇人恨得不共戴天,為了找個好工作而累得半死,中了500萬大獎而差點沒笑死,然而一覺醒來,什麼也沒了,一切都是假的。只有此時我們才曉得原來只有我一個人躺在床上,那個被自己當真的夢中世界不過是心的妄想而已。你、我、他,種種區別對立的真相還是我一個人,都是由我心裡產生的,醒後再也找不著了,只有去問自己的心。然而我們又發現自己的心對此也不甚瞭然。仔細想想,夢中的我也非現實中的我,也是虛幻的。如此一來,不但沒了客體,連主體也沒了,只是一個夢。然而這個夢又在哪?現在也沒了,連夢都再找不回了,才明白一切的一切都是虛幻。由此一夢而反思我們的人生,竟然完全就是這麼一個夢。由此我們就應當相信人生的的確確如夢,而夢本身即是虛幻,則此人生亦不過幻影而已。

我們把對夢的分析用到人生的大夢來,則你在現實中遭遇的一切亦與夢一般的虛幻,所有一切不過是你的心相,一心之外別無一物。我們做了一個很精彩很漫長的夢,我們夢見了太多的東西,待到醒來才發現自己躺在床上,夢中的一切已不復存在,而我們也只有傾聽心的跳動,並由此進入下一個夢,永遠循環下去,直到有一天你不想再做夢了,並決心從此將夢徹底打破,安住於覺後空空無大千。然而這已不是本文要討論的問題,因為本文也不過是一通夢話。

qq

匿名 提到...

第一流科學家問:人生如夢?





◎華一編譯

【明心網】時代周刊科學編輯Johathan Leake撰文,第一流科學家質疑:人生如夢 (Top scientist asks: Is life all just a dream)?

小說家Douglas Adams 在他的著作《星際漫遊便車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中創造了一台超級智能電腦“深思(Deep Thought),“他認為人類和其他人類空間的一切只不過是電腦中模擬假象。英國皇家科學院的著名天文學家Martin Rees教授對此也非常認同。其實這種認識我們隨處可見,從古希臘的哲學家到現代的科幻作品。

Adams的理由很充足。人類世界已經被所謂的高科技弄的亂七八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電子模擬系統。如果真像進化論所言來源低等(從單細胞進化而來)的人類都可以具有如此的(破壞性)能耐,可以想像那些不是猴子變的,更嚴肅,更高級,更有能量的高級生命可以幹些什麼。造出個什麼超級智能系統模擬控制“猴子的後裔”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有些科學家不同意,他們認為宇宙太複雜,不可能被模擬。值得反問的是,這些科學家為什麼會覺得宇宙複雜的不可模擬,而猴子變人這一過程在他們看來卻簡單到了無須考證便可下結論。

盡管有些科學家不同意Rees的觀點,這種人類被操縱的觀點卻在潛移默化中被人接受,如Jim Carrey 主演的"The Truman Show," Tom Cruise 主演的"Vanilla Sky," Keanu Reeves主演的“The Matrix。”

在Adams的著作中,超級電腦智能“深思”造了地球和人類為運算和回答一個“生命終級問題。”BBC最近的一個電台節目中,Rees談到了為什麼Adams以及 Cruise 和Reeves所演的電影表達的觀點可能是對的。在一個名為“我們仍一無所知”電視節目中(下個月第四頻道),Reeves會談到人類和人類社會為什麼可以被看成是高級電腦中的軟件。Rees強調,目前這只是一個理論,而這一理論卻被越來越多的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探討。其中之一是劍橋大學的數學教授Barrow, 他指出宇宙本身有一定程度的、對生物有保護性的、精妙的調控能力。宇宙的基本力或是一些常數(如引力)一些微小的變化就可導致新星產生,原子分裂,甚至可能會演變成一個我們現在還無法想像的世界。這樣的調控可以被認為是高級智能在操控人類。也許比我們人類略勝一籌的文明就能做到這一點。

對於人類社會的生命,宇宙,和一切都是幻像這個理論可以追朔到二千年前,莊子(中國哲學家,死公元前於295年)曾設想人生不過就是一場夢(莊周夢蝶)。

笛卡特(Rene Descartes), 17世紀的法國哲學家也提出過同樣的問題。但他最有名的格言卻退而求實,“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 I am)。” 有人認為,這可能是他把精神和物質分家的結果。

這一理論上個世紀又被羅素 (Betrand Russell) 重提,他認為人類只不過是泡在罐子裡的一些腦組織, 電和化學物質刺激造成了人類的幻像。 這一觀點馬上被阿西莫夫(Issac Asimov) 用來寫成了他的科幻作品。

其實人類被高級生命操縱這一理論並不新鮮。佛家從來都認為人生一切都是幻像,要想走出幻像必須修煉。但對於看不見高層生命、還能意識到人類被操縱的科學家應該是出類拔萃的,可能已接近本世紀科學泰斗愛因斯坦的水平,愛因斯坦認為人類對自己的無知是無知的(地球上的一隻瞎眼的甲克虫無法知道它的爬行路線是彎曲的)。所以被普通科學家不理解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盡管如此,人類要想走出這一模擬的介質恐怕是遠遠地超越了現代科學家推算的能力。

匿名 提到...

許多人同我一般,看到地震、風災、水災時,

看到慈濟總是第一時間感到現場,送錢、送食物、水、送關懷並出力幫忙救災

我不禁要懷疑,基督教教會到哪去啦?



後來我得到一個解答,來自長老教會某牧師跟長老教會中會某人的答案是一致的

有 基督教有在做,做得還真的不少,那為什麼我們老是聽不到教會有在做的聲音呢?

答案:上回921地震時,某電視台直接找長老教會總會 ,給我 XX 萬 我專門幫你拍攝

救災的新聞還可以做成專輯。 可是長老教會秉持著耶穌的教訓:「 你施捨的時候

,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

看,必然報答你」 就拒絕了。 每回有風災水災,很多這樣的例子出現。



慈濟則不然,他們有宣傳的單位,專門負責宣傳。 廣告費? 花! 用力的花

我只要把慈濟名號打響,還怕沒人?沒錢?



問題出現了,這是選擇題:

1.你願意花錢登廣告然後讓社會大眾知道你有在做事,然後捐款源源而來

對教會的印象越來越好。


2.還是願意施捨時不想太誇張,其實電視台的要求是種變相的勒索行為,

教會不可以支持這樣的事情?



你王道仁認為呢?

匿名 提到...

王道仁兄:

請求你嚴肅認真答覆我

基督教的教徒是怎么看佛教的?

文文 上 (我什麼宗教信仰沒有)

王道仁 提到...

To 文文:
基督教的教徒怎麼看佛教,各個基督教圈子都不同。我所在的教會和我自己,是肯定佛教做了很多不錯的事情,我自己特別肯定佛教所講的慈悲。但基督教跟佛教對真理的認識有些不同,我們難免會認為自己對真理的認識比較正確,不然就不會來信基督教了,但其實沒有人能完全掌握真理,因此我覺得也可以多對話多成長,可惜網路真的不是一個很好的對話和成長的環境。

我自己則是認識很多佛教的法師,跟他們一起進行安寧病房的工作,相處還滿愉快的。

王道仁 提到...

關於救災要不要宣傳的問題,第一我覺得要看動機。如果動機是宣揚自己的名聲,那當然就不贊成。如果動機是得到更多捐款以幫助更多人,那就要好好衡量到底怎麼做是最理想。我目前還是偏向不宣傳,特別如果是電視台勒索。

另外慈濟許多事情也做得不錯,沒有深入了解之下我不太希望批評他們。

匿名 提到...

人生無常,我也是突如其來知道有頗嚴重的疾病,什麼計劃都打亂了。

匿名 提到...

我是這樣聽說的:有一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的地方。

那時,世所尊重景仰的佛陀告訴比丘們說:
應當觀察「色」的無常,因為這樣的觀察,是一種正見;有正見的人,因為觀察到「色」的無常性,因此他對於「色」不會貪著,會產生「厭患」與「離欲」的心,有「厭患」與「離欲」的心的人,他對於「色」的喜愛、欲貪會漸漸地斷除,而對於一個「色」的喜愛、欲貪完全斷除的人,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心」已經解脫(欲貪)的人。

正如同觀察「色」一般,我們也以同樣的方法觀察「受」、「想」、「行」、「識」;這樣的觀察,就是一種正見;有正見的人,因為觀察到「受」、「想」、「行」、「識」的無常性,他對於「受」、「想」、「行」、「識」因此不會產生貪著,而會產生「厭患」與「離欲」的心,有「厭患」與「離欲」的心的人,他對於「受」、「想」、「行」、「識」的喜愛、欲貪會漸漸地斷除,而對於一個「受」、「想」、「行」、「識」的喜愛、欲貪完全斷除的人,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心」已經解脫(欲貪)的人。

就這樣子,比丘們,一個心解脫欲貪的人,他有自知作證的能力,他能自知作證:我的煩惱生死已斷盡,清淨無染的正行已建立,一切該做的事情都完成了,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有未來生死輪迴的後有了。

陰相應第2~4經

如同上經觀察五蘊「無常」的觀法,我們觀察五蘊的「苦」、「空」及「非我」也是一樣。

那時候,比丘們聽到佛陀所說的這些法,都法喜充滿,並很努力地去實踐它。

王道仁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匿名 提到...

“如是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如是正思維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匿名 提到...

《雜阿含經》第二經 :五蘊


《阿含經》——梵語阿含亦作阿笈摩,意譯“法歸”,即萬法之所歸趣;亦言“無比法”,即為法之最上者,無與倫比;亦言“傳教”,即輾轉傳來,以法相教授之意。

 

佛陀入滅後的第一個夏季,五百阿羅漢匯聚於王舍城外之七葉巖,將佛陀之教誨進行合誦、收集整理後而形成原始佛教之根本經典,這就是《阿含經》之由來。《阿含經》最初是由師徒間口授相傳,要到了公元一世紀才寫成文字,分為四部分:《雜阿含經》、《中阿含經》、《長阿含經》、《增一阿含經》。《阿含經》的文句樸實,而較接近佛在世時所用的方言,其內容則包含了佛陀之世界觀、人生觀及佛教所有主要的根本教義,具有多重意義及價值。

 

經 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註2],祇樹給孤獨園 [註3]。

 

爾時,世尊 [註4] 告諸比丘:“於色當正思維 [註5],色無常,如實知。所以者何?比丘!於色正思維,觀色無常,如實知者,於色欲貪斷。欲貪斷者,說心解脫 [註6]。

 

“如是受、想、行、識當正思維,觀識無常,如實知。所以者何?於識正思維,觀識無常者,則於識欲貪斷。欲貪斷者,說心解脫。

 

“如是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 [註7] 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註8]。如是正思維無常、苦、空 [註9]、非我 [註10],亦復如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簡 釋

佛陀為大眾比丘解說:你們應該於物質身體正確地思維觀察,見到它的無常性,繼而確知和肯定物質身體是無常的。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這樣做便能斷除對物質身體的貪欲;當斷除了貪欲,心就得到解脫自在。

 

如是亦應於受、想、行、識正確地思維觀察,見到它們的無常性,繼而確知和肯定識等是無常的。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這樣做便能斷除對識等的貪欲;當斷除了貪欲,心就得到解脫自在。

 

當一個人這樣修行而心已得到解脫,若他希望自己為自己證實:“我的生死輪迴已斷,清淨梵行已確立,應做的已做,自己確知不再有下一期的生死”,他是能為自己證實的。

 

同樣地,如能於五蘊正確思維觀察,見到它們的無常、苦、空或無我,亦能令心得到解脫自在。

眾比丘聽到佛陀為他們解說開示,都感到很歡喜,而奉行佛陀的教導。

 

 

註解

1. 劉宋,天竺 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2. 舍衛國:為中印度古王國名,佛在世時,波斯匿王統治此國。佛陀在此國居住最久,前後長達二十五年。

3. 祇樹給孤獨園:是給孤獨長者為佛陀及僧團建造之精舍,而精舍之土地及樹木則由祇陀太子捐出,故稱為祇樹給孤獨園。佛陀曾多次在此說法,與王舍城之竹林精舍並稱為佛教最早之兩大精舍。

4. 世尊:佛陀十種尊稱之一。音譯薄伽梵,意譯世尊。因為佛陀具有眾德、眾祐、威德、名聲及尊貴,因而成為世界上最尊的人,亦應為世人之所尊重。

5. 正思維:即以如實觀察和正見為依,而生起的思維分別。

6. 解脫:貪欲等煩惱斷滅,而得身心自在的境界。

7. 梵行:一切貪欲煩惱已斷,而成就的清淨行為。

8. 不受後有:再不會招感下一期的生死流轉。

9. 空:請參閱第十一課〈緣起法的根本含義〉。

10. 非我:請參閱第十三課〈五蘊無我 —— 生命的本質〉。

 

練習

(一) 我們為什麼應於“色”正確思維和如實了知?

(二) 證得“心解脫” 的修行者,能否肯定自己的前途?

 


 

王道仁 提到...

一些意見已經漸漸脫離主題,將擇日刪除,敬請見諒。刊登意見請參照意見管理。http://sharinglearner.blogspot.com/2008/08/blog-post_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