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教材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青少年初信成長教材:教材設計與特色

台神  王道仁
第三章   
教材的設計與特色
第一節 教材設計理念
目前這套教材設計上是分成兩階段共29課,若一週上一課約半年可以上完。每階段的課程主題先以信仰生活開始將最基本的因信稱義、罪得赦免、禱告、讀經、聚會、愛的實踐先上完。接著進入教義的部份,釐清三一上帝、信經、聖禮的一些觀念。接著再回到信仰生活的部分,處理家庭敬祖、金錢奉獻等常見議題,然後在接近結尾的地方進一步鼓勵初信者傳福音、社會關懷和參與事奉。事奉前一課則插入自我形像的課程,幫助初信者了解他們在上帝的眼中的價值並樂意參與事奉。最後一課也鼓勵初信者委身給上帝,繼續進行下一階段的訓練,不斷成長。第一階段課程的內容比較基本,第二階段則漸漸將其他部份補齊,以免有人因各種原因只上完第一階段。以下為教材設計理念:
1.      重視信仰生活、讀經禱告
基督教教育學者李察認為基督教教育關注的是信仰生命,而非只有信仰知識。[1]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因此本教材內容是以信仰生活優先,才輔以教義。因若有好的信仰生活,教義的學習一定會慢慢進步。但若無好的信仰生活,卻可能中斷學習。基督化國家較不用擔心缺乏信仰生活的問題,但台灣的文化卻離信仰生活很遠,因此迫切需要教導。
信仰生活的培養,最基本就是讀經與禱告,因此教材從基督徒的新身份得救確據及罪得赦免開始之後,接著教導禱告與讀聖經,幫助初信者建立靈修生活。每次的上課中都會安排讀聖經,透過帶領者的示範來帶領初信者學習讀聖經,並有金句背誦。也期待用每次上課的彼此代禱來幫助他們體驗禱告的力量,並幫助他們建立禱告生活。
教材當中也特別注重基督徒生活實際會面對的問題,例如罪得赦免、金錢等。台灣的第一代初信者常常很困擾家庭與祭祖問題,青少年更是會有這個問題,因此特別用一次來討論。
每一次課程也會設計作業,藉由實際在生活中實踐所學的,來塑造青少年的信仰生活,下次上課時也會有作業的分享與討論。
2.      注重聖經根據
聖經是教材的最重要基礎,因此除了每次上課都會有主題經文之外,思考問題與討論也會逐點引用聖經,並且會注意所引用聖經的上下文是否符合所討論的重點。
3.      開放討論分享
基督教教育學者Groome提出的教育方法強調對話而非權威灌輸,[2]強生也指出青少年渴望獨立思考,不喜歡權威的答案。[3]我認為針對初信者的教導,由於初信者才剛要認識這個信仰,因此仍必須有清楚要傳達給初信者的教學內容,並非完全交給初信者思考與主導。但傳達的方式仍可採用開放、尊重、對話的方式,幫助青少年能吸收。
因此本教材提供許多討論與分享的機會,包括作業的分享、主題經文的討論、思考問題的討論、最後的彼此分享等,期待能塑造開放、尊重的分享環境,鼓勵青少年發表自己的意見,幫助青少年和帶領者建立關係,帶領者也可以從中了解青少年學習的情形。
討論的實際情形是否達到開放與尊重,也受到帶領者的影響,因此教材使用指引將針對此部分加以說明。

4.      配合詩歌與見證
現在的青少年喜歡流行音樂與真實生命故事的分享,因此教材設計上讓每課都有配合主題的詩歌與見證分享。詩歌也儘量囊括華語及台語,敬拜讚美詩歌及聖詩,以方便帶領者選擇。
5.      針對青少年特殊需求、配合分享活動教學
青少年發展階段有其特殊需要,因此希望這套教材除了進行一般初信成長的訓練外,還能特別從信仰觀點回應青少年的需要,並儘量使用各種青少年較為熟悉的用語、象徵及比喻。青少年重視朋友關係,因此分享及關係的建立在這套教材很重要,透過生命影響生命來帶領青少年成長。青少年喜歡遊戲及活動,因此教材中會提供相關的遊戲及活動,若時間許可即可使用,並可藉著活動來分享一些信息
6.      避免神學爭議
初信成長訓練是基督信仰最基礎的部分,照理講各教派或神學觀點間的歧異並不大。因此本教材特別希望避免神學爭議,許多用語容許有各種解釋空間。[4]一方面促進合一,另一方面也容許更多人來使用。

第二節 教材大綱
教材大綱的設計,曾瀏覽參考以下初信成長訓練相關教材:
1.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育中心編譯。《要理問答》。Geneva PressGardner, Freda A.原著。台北:使徒,2008
2.        王燦昇撰。《耶穌與我》。邱瓊苑總編。信仰探祕系列1青少年級生命教育教材7。台北:使徒,2004
3.        王燦昇撰。《與上帝對話》。邱瓊苑總編。信仰探祕系列2青少年級生命教育教材8。台北:使徒,2004
4.        王燦昇撰。《基督徒百科》。邱瓊苑總編。信仰探祕系列3青少年級生命教育教材9。台北:使徒,2004
5.        王燦昇撰。《不凡之道》。連嫣嫣總編。信仰探祕系列4青少年級生命教育教材19。台北:使徒,2009
6.        中國學園傳道會。《新生命發現小組》。研習手冊1。台北:中國學園傳道會出版部,2006
7.        中國學園傳道會。《新生命門徒小組》。研習手冊2。台北:中國學園傳道會出版部,2003
8.        中國學園傳道會。《新生命門徒小組》。研習手冊3。台北:中國學園傳道會出版部,2004
9.        中國學園傳道會。《新生命領袖小組》。研習手冊4。台北:中國學園傳道會出版部,2008
10.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育委員會。《新編焚而不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徒訓練手冊》。台北:人光,1995
11.    朱世平。《信而受浸浸信會浸禮班課程》。香港:浸信會工作室,2006
12.    朱世平。《被揀選的族類蒙恩的人生意義》。香港:沙田浸信會,2007
13.    艾理羅(Leroy Eims)。《走上又新又活的路》(What Every Christian Should Know About Growing: Basic Steps to Discipleship)。黃元林、林相君譯。台中:導航會。
14.    李不易。《教會生活》。基督徒手冊7。台北:使徒,2009
15.    更新傳道會。《豐盛生命》。台北:更新傳道會,1995
16.    校園福音團契同工。《給初信者》。台北:校園,1998
17.    陳伯安。《有君尊的祭司》。香港:沙田浸信會,2008
18.    陳美瑩。《成長靈奶長者初信成長課程》。香港:宣道,2007
19.    陳若愚。《信而受洗》。香港:基道,1999
20.    張玉明。《永恆的福音個人談道手冊與新信徒跟進課程》。台北:靈糧堂,2004
21.    程蒙恩。《初信課程》。香港:主恩,2009
22.    鄭國治。《初信者:當知什麼?當做什麼?》。柔佛:人人,1999
23.    蔡國山。《從初信到得勝》。台北:工福,2003
24.    盧宏博。《茁苗初信栽培手冊》。香港:天道,1981
25.    導航會。《認識神分別為聖的生命》。王子真譯。台北:聖經資源中心,2006
26.    羅順定。《基要真理》。台北:使徒,2008
27.    蘇特(John C. Souter)。《成長茁壯》。上下冊。廖雪瑛譯。台北:橄欖,1985
本課程教材大綱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14課:
1.        全新的你註冊成功!談新生命及得救確據
2.       不可思議的恩典:談罪得赦免
3.       24HR在線上:談隨時禱告
4.       跟上帝的約會時間:談讀聖經的靈修生活
5.       你不孤單:談聚會與教會
6.       基督徒的生命流露:談愛的生活
7.       信仰白皮書:談三一上帝及信經
8.       宇宙無敵的夢幻禮:談洗禮與聖餐
9.       溫馨與痛苦:談家庭與敬祖
10.   聰明理財:談金錢與奉獻
11.   幫別人加耶穌為好友:談傳福音
12.   願你的國降臨:談社會公義、弱勢關懷與環保
13.   上帝眼中的無價之寶:談自我形像
14.   神聖的託付:談事奉與獻身
6課是信仰生活最基本的教導,第7課和第8課是釐清教義,9-14課則回到信仰生活並預備進入第二階段的16課:
1.    跟上帝講的悄悄話:談禱告與主禱文
2.    人生的官方攻略本:談讀經與背經
3.    卡債全免:談人際關係與饒恕
4.    書很大:談讀書與生涯規劃
5.    Fun輕鬆:談休閒生活
6.    躍入愛情海:談感情與性
7.    基督徒的罩門:談面對試探
8.    上帝你在哪裡?談面對苦難
9.    創造天地的天父ㄅㄚˇㄅㄚˊ:談天父
10.道成肉身的麻吉朋友:談耶穌基督
11.更新力量的風火聖靈:談聖靈
12.教會的操作說明:談教會禮拜與體制
13.同盟軍vs.間諜:談長老教會、教派與異端
14.下一站,終點。談末日、死亡與復活
15.讓高牆倒下吧!談族群與文化的多元與尊重
16.最絢麗的生命交會:談如何陪伴別人成長
這次限於時間,僅完成前14課。每一課的架構如下:
1.    教學目標
2.    詩歌與見證
3.    上次作業回顧
4.    活動
5.    主題經文
6.    思考問題與討論
7.    金句
8.    彼此分享
9.    作業
10.下一課預告

教材使用指引 

目錄




[1] 勞倫李察(Lawrence O. Richards),《教會教育事工》(Christian Education),魏玉琴譯(台北:中主,1996),18-19
[2] Thomas H. Groome, Christian Religious Education: sharing our story and vision (San Francisco: Harper & Row, 1980), 188, 194, 207-208.
[3] 蓮恩強生(Lin Johnson),《青少級教學─13~19歲》(Teaching Junior Highers),何雩譯(台北:中主,1988),35-36
[4] 例如聖餐的部分,並不仔細區分合質說、象徵說等,僅說明「在聖靈裡面經驗這是主的身體和血」,這裡的「是」容許不同解釋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寶貴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