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教材

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屬靈的厝邊-路加福音十章25-37節

王道仁牧師

難民帶來的震撼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我們住的地方都有鄰居,有些鄰居人很好,有些就很難講。在鄉下地方,鄰居都一定會互相認識,但在都市就不一定。但今天我們談到屬靈的鄰居,就不只是指住家附近的人。到底什麼人是我們屬靈的鄰居呢?讓我們一起來思考。


最近有一張照片令人震撼,這張相片真的讓人不忍再看下去。我甚至沒辦法一直注視他,因為這個孩子的年紀和我的孩子相仿。他是一位庫德族的孩子,叫做Alan Kurdi,因為ISIS伊斯蘭國攻擊他的故鄉敘利亞,所以他們全家逃難離開故鄉。他們到土耳其之後,想要坐船到希臘,希望能藉此進入歐洲。但他們的船發生船難,媽媽、三歲的這個小孩和他五歲的哥哥都淹死在大海,只有爸爸存活。


這個孩子被發現的地方叫作Bodrum,是一個觀光的海港,他們本來是要去旁邊的一個島嶼,但卻意外死在途中。因為Bodrum是觀光勝地,記者才拍到這張相片,讓全世界都知道這件事。

他的故鄉Kobani,到現在還受到ISIS的攻擊,他們就是因此才想要逃到歐洲。網路上有人批評說,這個家庭是敘利亞比較有錢的家庭,才有錢偷渡;但戰爭帶來的苦難卻不分貧富,如果有錢人這麼慘,貧窮人家的處境就比這更艱難了。

其實難民的問題,最近這幾年非常的嚴重,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最近一、二年難民的人數增加非常得快,歷年的統計顯示現在全球有將近六千萬的難民,而去年一年當中就增加了一千多萬,大概是全台灣人口的一半。平均每天都有四萬人因為戰爭或迫害離開故鄉變成難民。

這些難民是從哪裡來的呢?最多是來自敘利亞,第二名是阿富汗,都是在中東。這些難民中約有一半是小孩。

當我們看到這些資料和這張相片,不知道心中有什麼樣的感受?可能因為看過太多,已經不太有感覺。也可能感覺很無力,身在台灣的我們能為他們做什麼呢?好像什麼都不行!


我們也可能十分震撼,甚至感覺受不了:我們的良心無法接受這種事情,很希望透過奉獻或做一些事情,讓我們的良心得到平安。

但其實難民的問題並不是那麼單純好解決,從難民為何產生,到該如何安置難民,都有非常複雜需要處理和關心的事情。若要很深入去了解,需要花很多時間。

另一方面,全世界受苦的問題也不單單只有難民的問題而已。在台灣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受苦的人。例如,去年在高雄市,家庭暴力的案件就有13,625件,平均每天就有37件。這裡面受苦的人,也有很多是小孩子。

當我們看到這些受苦的孩子和受苦的難民,應該如何來面對呢?聖經說要愛鄰舍如同自己,這些人算是我們的鄰舍嗎?誰是我們的鄰舍?今天的聖經經文就是在談論這個問題。


屬靈的鄰居:服務
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老師!我該做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對他說:「律法上寫的是甚麼?你是怎樣念的呢?」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如己。」耶穌對他說:「你回答得正確,你這樣做就會得永生。」那人要證明自己有理,就對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路1025-29


對這個律法師來說,遵守上帝的律法很重要,因為能得到永遠的生命。愛鄰如己,到底什麼人算是鄰居就很重要。是住在隔壁才算,或是隔壁兩間以內,或是附近的社區都算呢?對他來說,是鄰居的就該關心,不是鄰居的就不用。

所以這個律法教師他所關心的,不是這些鄰居。他所關心的,是自己能否得到永遠的生命,他才會這樣問。

我們關心受苦的人,有時也會遇到這種問題,就是我們不是真正在關心對方,只不過是想讓自己的良心能安靜下來,讓我們的生活不要受到影響。有時我們和這個律法教師一樣,是為自己的緣故來愛鄰居。

但耶穌是怎麼回應呢?耶穌就說了這個撒馬利亞人的故事,這我們大家都很熟。說完以後,耶穌問這個律法教師,誰是被強盜搶的那個人的鄰居呢?耶穌的回應不是住多遠之內算是我們的鄰居,耶穌的回應是:一個受苦的人在那裡,誰能成為他的鄰居來幫助他?

耶穌關心的不是得到永生,耶穌關心的就是那些受苦的人。這樣看來,屬靈的鄰居是什麼人呢?屬靈的鄰居就是有需要的人,上帝讓他來到我們的面前,他就是我們屬靈的鄰居。不論是親自來到我們的面前,或透過新聞、網路讓我們知道他的消息,當上帝讓我們看到他的需要,他就是我們屬靈的鄰居。

這就是教會五大功能中的一個:「服務」。教會看到有需要的人,不論他們是不是教會裡面的人,我們都要學習關心他們,也服務他們的需要。

談到這個服務,不管在教會或神學界,都會聽到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就是,教會為什麼要服務?教會專心敬拜上帝傳福音就好,為什麼要用那麼大的力量去服務?服務不是容易的事情,認真投入進去就要用很多時間和資源,教會做服務也可能會做到同工的時間都被綁住。我知道有一些教會或機構,對服務的看法就是這樣:在服務上頭不用花太多力氣,對福音有幫助才來做。

另一方面,也會聽到一種聲音說,這個世界有需要的人那麼多,要關心的話真的是關心不完,教會為什麼還要做禮拜,傳福音,還要有宗教儀式和教義這些東西,把這些時間都拿來關心有需要的人,不是更有意義嗎?有一些神學家和教會就是這樣想,也認真的實行。

這就是上一世紀在吵的一個神學議題,一方是強調傳福音,另外一方是強調社會關懷和服務。但大家一直交流意見,到後來也漸漸發現彼此的優點,也開始互相學習。

服務和傳福音並不衝突,服務本身就是在見證福音。傳福音一般是用口傳,但服務是用愛來將福音活出來。教會若對週遭這些受苦的人漠不關心,如何能傳上帝愛的福音?我們如果沒有在生活中來實踐耶穌愛的道理,別人如何能感受到耶穌的愛?所以服務是可以成為傳福音很大的幫助。

另一方面,傳福音和教會的發展也是對服務有幫助。若教會都沒有人,那該要誰如何來服務社會呢?一直服務和付出關懷,不論誰來做都會覺得非常辛苦。但透過做禮拜領受上帝的愛,這樣才更有能力來服務。所以最好是站在平衡點,不要忽略服務,也不要把服務當成是教會唯一的功能。


在今天聖經的經文中可以看到,上帝最大的誡命有兩條:愛上帝和愛鄰居。所以做禮拜傳福音還是很重要,愛上帝、敬拜上帝本來就是最大的誡命。但教會並不是只有做禮拜傳福音而已,看到有需要的人,不可以漠不關心地從旁邊經過,應該去關心和服務,不論對方願意信耶穌或不願意。都該去做。而如果我們這樣真實去愛鄰居,他們也會想要信耶穌。

這就是服務的事工,教會應該一起來學習。


服務的困難:政治
教會若真實地參與在服務的事工上,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政治的問題。社會很多問題,深入關心之後就會去接觸到政治。


例如外勞受到欺負的問題,教會在忠孝公園有辦關心外勞的活動,有一位外勞簽證到期,需要回去印尼再回來台灣,本來她應該可以在原來的雇主那裡繼續做,但仲介公司跟她的雇主說沒辦法這樣辦理,卻私底下跟外勞要錢才願意幫她辦理。其實她的雇主也不是故意的,我們在聘外勞的時候也不明瞭所有的規定,仲介公司怎樣講我們就怎樣相信。這表面上是她遇到困難被欺負,但這背後是制度的問題。目前的制度下,仲介公司可以威脅外勞,也能對台灣雇主亂說。

這種問題若要真正解決的話,不是只有處理這位外勞,因為處理完這件之後,一樣的事情還是會一直發生。真正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去改變現在的制度。這樣就會碰到政治,要處理法律、處理仲介財團和政府的關係等。

難民的議題也是一樣,表面看起來是要處理他們的安置,但更深入就要處理為什麼敘利亞會有這麼多難民。敘利亞的政府,反抗軍,庫德族和ISIS是非常複雜的關係,若真正要處理,就一定會牽涉到政治。

服務牽涉到政治有時會非常麻煩,因為政治常常不看對錯,是看靠哪一邊。靠同一邊的就支持他,靠不同邊的就反對他。所以有的教會參與社會服務的時候,會盡量避免去接觸政治。但有時這是無法避免的,替受壓迫的人講話,就得罪人,我們不想去碰政治,但政治就是自己會來纏上我們,無法避免。

耶穌講這個撒馬利亞人的比喻,也和政治有關係,因為猶太人認為撒馬利亞人不算是猶太人,當初猶太人被亞述和巴比倫帝國擄走到外地,留下來的猶太人和其他民族通婚的後代就是撒馬利亞人。猶太人認為撒馬利亞人已經受到其他民族的影響,就不承認他們是猶太人。這其實就是一個民族和政治的問題。

所以這個撒馬利亞人看到受傷的猶太人的時候,不是單單看到這一個人而已,而是看到一個政治的問題。但他沒有因為政治的緣故來避開這個人,他是超越政治的困難和界線,來幫助這個受到強盜欺負的猶太人。他這樣做可能會受到同族人的批評,這個受傷的猶太人也可能根本不會感謝他,反而懷疑他的動機。但他還是願意去幫助這個有需要的猶太人,因為他真的看到對方的需要。

真實去關心和服務受苦的人,常會碰到政治甚至受人攻擊,但我們應該學習這個撒馬利亞人,超越這些困難來服務有需要的人。


服務的困難:太遠和太近、無力和壓力
下一個服務的困難就是:受苦的人對我們來說太多又太遠了,我們感覺很無力,也不知道該如何參與。例如難民的問題就是這樣,這麼多的難民,我們能去處理嗎?我們到底能做什麼?常常因為覺得問題太大就放棄了。


另外一種困難和這個相反,但結果卻相似:受苦的人就在我們身邊,我們非常努力去關心,但漸漸遇到困難。因為負擔很大,壓力越來越大的時候,就覺得無法再繼續關心下去。

有需要的人,不論他離我們是遠還是近,我們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感覺無力或是壓力。其實我們無力去幫助那麼多離我們很遠的人,也不可能完全替身邊的人負責。這是因為我們都是有限制的人,不是上帝。

但如果思考上帝的誡命和耶穌的比喻,上帝不是要我們去負責所有的人,上帝只有要我們去愛我們的鄰居。鄰居就是在我們附近的人,我們能去關心幫助的人。這個撒馬利亞人也不是去救全以色列國所有受傷的人,他是救那個他看到的,在他走過的路邊那個人。

撒馬利亞人也沒有完全替那個人負責,他替受傷的猶太人包紮之後,他沒有放棄本來的工作來照顧受傷的猶太人,而是把傷者交給旅館的老闆來照顧。他若真的放棄他的事情和工作,不一定能幫助到他,因為他不是醫生,可能反而害到他。例如拿油和酒塗在傷口上,我們醫生就會覺得有感染的危險。當然在那個時代這是照顧傷口的方法,附近沒有醫生當然是由撒馬利亞人來做,而且至少有止血比沒止血要好。

另一方面,撒瑪利亞人本身的工作還是很重要,他若因為這樣失去工作,可能反而需要別人來照顧,也無法繼續幫助其他的人。

所以我們可以從這個撒馬利亞人來學習,盡我們能做的來幫助有需要的人。超過能力範圍的,就學習委託別人、也交託給上帝。

例如難民的問題,上帝若帶領一位難民到我們身邊,我們當然是盡力來幫助,但他們在那麼遠的地方,那就可以交給世界展望會或其他關心難民的組織,用奉獻來支持。也可以繼續關心,了解應該如何來參與,有時網路就有很多參與的機會。另外也可以在禱告中,求上帝來看顧。

因此在服務的時候,不要因為無力感和壓力大來放棄,我們可以學習這個撒馬利亞人,用有限的能力來幫助有需要的人。


耶穌是我們屬靈的鄰居
所以對我們個人或教會而言,應該打開我們的眼睛,看看附近有什麼人需要關心和服務,那些人就是我們屬靈的鄰居,當我們看到的時候,也學習盡心來服務,將沒辦法的部份交託給上帝。


在思考服務的議題時,有時我們會感覺,我們沒有能力給予服務,反而我們需要接受服務。有時我們在痛苦和困難裡面,或在自己的黑暗和罪惡裡面,真的已經沒辦法去服務。


但這個比喻另外一個角度就是這樣,當我們受到人生各樣的苦難和罪惡攻擊的時候,就好像這位猶太人一樣,被強盜打個半死,真的沒辦法救自己。祭司和利未人經過,但這些律法的代表沒辦法幫助我們,他們都只是從身邊經過。但當耶穌經過的時候,他就是那位撒馬利亞人,受人看輕,但他卻用超越一切的愛,親身幫我們包紮和醫治,讓我們得到真正的拯救。

所以論到屬靈的鄰居,最後一個重點是:耶穌就是我們屬靈的鄰居。祂就是愛我們如同自己,才願意為我們來犧牲生命。這也是基督徒能堅持服務的原因,耶穌用愛來服務我們,所以我們也學習用愛來服務別人。

服務的時候,我們有時會遇到不一樣的困難,遇到政治的議題,或因為問題太大讓我們有無力感、感覺有壓力。但當耶穌是我們鄰居,有耶穌在身邊時,就不用擔心。祂會扶持我們,也會扶持我們所關心的那些有需要的人。最後當上帝國降臨的時候,上帝會用完全的愛和公義來充滿全世界。

所以不論我們是在學習怎樣關心別人的需要,或自己面對困難有需要,都能來到耶穌的面前,將一切交託給祂。祂會在適當的時刻,帶領我們得到平安。


回路加福音十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寶貴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