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光基督長老教會觀摩報告
學生姓名:王道仁 系級:道碩一 2008年 10月 19日
一、觀摩教會名稱:永光基督長老教會 主任牧師或主要負責:周信榮牧師
二、該會組織、崇拜及特色:
1. 教會簡史:1972年從永和教會分設,2006年轉型為小組教會。
2. 教會組織:一位牧者及太太獨立牧會。
3. 主日聚會:約200人,分兩堂於週日早上進行,有敬拜讚美與傳統獻詩並行,並有傳統講道,加上呼召。
4. 教會組成:老中青皆有,包含許多社青。
5. 教會環境:在大樓的三、四樓,地屬人口稠密的街角。
6. 教會特色:
(1) 教派:屬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2) 小組教會:走長老教會體制內改革。當初轉型有長久的預備,用一到兩年溝通、訓練,透過建堂建好新的出發,也開始小組的發展。一開始牧師帶著15位同工受訓,然後分成五個小組,再來開始有細胞小組預備同工訓練營,共有50多位參加。慢慢開始,今年才正式全部轉型為小組。
(3) 異象:2015年兩千人、兩百個小組、兩個機構,因中永和共有六十萬人,八十間教會。因此每個教會應該分8000人,但先從2000人開始。
(4) 歡迎新朋友:新朋友進來有迎賓團隊歡迎,另外週一的時候會由幹事代牧師發簡訊歡迎。再來會分到小組關懷,若沒辦法參加細胞小組,就會分到關懷小組。關懷小組僅有訊息寄送,沒有牧養功能。
(5) 教育系統:有基要真理班,本來由牧師教,後來由長老教,最後一課由牧師教。另有小組同工的訓練營會,但整個教育系統尚未完整。
(6) 社區舞團:幾位青少年本來就參加熱舞社,教會希望導入正軌,就開始舉辦熱舞班。上課無限制,但要上台則有信仰要求,為主跳舞。
(7) 社區開放空間:本來有設計開放空間,且有人輪班,免費提供休憩場所。後來因為結果與預期有差距,因此暫停。
三、心得
1. 長老教會亦可成功轉型小組:體制內改革雖然受限於體制,但亦能成功。看到牧師先用很長的時間(5-6年)和會友建立緊密的關係,在長執間達成共識,然後用很長的時間(1-2年)預備及訓練同工,然後漸進地轉型為小組。
2. 小組的功能:若教會要朝大型發展,就必須發展小組,否則大到一個程度就會有瓶頸。新朋友的關懷沒辦法落實,因此人要留下來比較困難。
3. 發展成大教會的異象:大教會優點包括可做的工作多、在人口稠密地區不用買太多間教堂、整個教會的視野與關懷層面較為完整。缺點則是沒辦法認識所有人,而小教會的優缺正好相反。在人口稠密的地方,確實要考慮朝大教會發展。
4. 建堂:建堂會帶來挑戰、壓力與困難,但建堂後也看到永光教會重新出發。
四、給教會的回應與建議
其實這麼粗淺的了解沒辦法做很好的回應與建議,但或許可以考慮增加全職傳道人。目前全職傳道人只有牧師、師母,如果教會未來異象為兩千人的教會,所需要的全職傳道人就需要增加。可以考慮聘請牧師、申請傳道、增聘神學院畢業的幹事等。
五、問題
參觀教會以後,還有很多地方還未深入了解,未來還可以深入探討的問題如下:
1. 永光教會的禱告會如何?
2. 永光教會對於聖經教育的機制為何?
3. 主日崇拜是為慕道友設計還是為基督徒設計?
4. 關懷小組是由誰負責去寄送教會訊息?每組多少人?
5. 細胞小組在什麼情況會把人轉到關懷小組?什麼情況可以轉回來?
6. 當初反對推動小組的同工,現在是否還留在教會?
7. 永光教會對於社區關懷,除了社區舞團以外,以後的計畫為何?
8. 牧師是從何處學得敬拜讚美與細胞小組?當初為什麼會去接觸?如何選擇要用哪種小組或敬拜讚美?
9. 永光教會成長的歷程如何?什麼是成長的關鍵?
10. 永光教會當初決定建堂的原因為何?建堂期間在哪裡聚會?有人因建堂離開教會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寶貴的留言!